1 10 月, 2025

中国央行第三季度例会:降准概率高,降息需等待时机

unnamed-file-1312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3日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执行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这一表述与二季度例会基本一致,但新增了“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的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受息差制约和政策利率空间较小等因素影响,四季度降息还需要契机,但降准的概率相对较高。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提振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稳定外贸。

降息仍需时机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今年3月的第一季度例会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二季度,央行实施了多项货币政策调整,包括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举措帮助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5.3%。然而,三季度央行并未进行降准降息操作,市场对四季度是否会降准降息保持高度关注。

降准概率更大

当前中国加权存款准备金率为6.2%,其中大型银行仍高达7.5%,距离5%的“隐性底线”尚有空间。央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中国应继续坚持“降准优于降息”的政策取向,因为降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而不直接冲击银行净息差。

“目前降准的空间比降息的空间更大,降准可能会以50个基点为中枢。”——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深化

三季度例会还强调要有效落实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和稳定外贸。8月10日,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外贸方面,尽管8月出口增速回落,监管部门已推出多项举措以应对外贸压力,包括扩展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和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

国家统计局此前也表示,8月份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尽管面临国内需求不足和物价低位运行等挑战,三季度例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仍较为积极。

未来展望

随着美联储降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外部掣肘减弱,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虽然降息仍需等待时机,但降准的可能性较高,将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观察点。

未来,央行可能会继续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发力,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者需在保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推荐阅读  铅价面临回调风险:供应紧张与需求波动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