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1 月, 2025

全球領袖齊聚桂林 探討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Held-Integral-2025-Integral-Conversation-brought-a-diverse-audience-300

十如對話於桂林「十如」舉行,共吸引近300位嘉賓現場參與。

2025年11月3日,中國桂林——由十如研究院主辦的「2025十如對話」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桂林圓滿落幕。本屆對話以「天地人和——謀永衡之道,築未來之基」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政商學研及文化領域的領袖與專家,圍繞土地再生、產業轉型、科技向善、教育與未來四大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活動在溢達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園林「十如」舉行,吸引近300位嘉賓參與。十如研究院委員會委員、聲白集團首席執行官童成先生在開幕致辭中強調,應以平衡與共生的思維重新審視發展的意義,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推動創新與自然共生。

全球視角下的可持續發展

會議首日,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張勇先生與十如研究院委員會委員王天義教授展開深度對話,將自然生態類比於商業生態,指出成功的商業生態系統應如同自然生態,需兼具物種多樣性、和諧共生與自適應能力。

十如研究院委員會委員、溢達集團副董事長楊敏賢女士在開場致辭中分享了園區通過科學規劃、技術創新與精益管理,將可持續理念融入日常運營的實踐經驗。

「可持續發展不是未來的目標,而是當下的行動。」——楊敏賢

多元議題的深度探討

活動期間,四場主題論壇分別從農業、科技、產業與教育四個角度展開,探討如何以系統性思維推動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共生。

土地再生:農業、生態與文化的再生實踐

Donum Estate釀酒與葡萄園副總裁Dan Fishman先生以葡萄園管理實踐為例,探討農業與文化的共生未來。他強調,創新耕作和生物多樣性守護是農田再生的重要途徑。

永衡之道:從創造價值到創造平衡

H&M基金會創新、研究與示範負責人Christiane Dolva女士分享了時尚與製造業如何以系統性思維推動可持續轉型。

「實現氣候中和的產業變革,必須在創新與現實、速度與耐心之間找到平衡。」——Christiane Dolva

科技向善:以人為本的創新思維

淡馬錫基金氣候與宜居項目總裁王麗蘭女士強調,真正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必須在生態上可靠、在社會上有意義,並在經濟上行之有效。

未來之基:培養面向世界的下一代

北山堂基金行政總裁江馨平女士指出,教育中優先關注情緒健康與幸福感,能幫助學生在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平衡與韌性。

十如對話的未來展望

十如研究院委員會主席李效良教授在閉幕致辭中表示,十如對話不僅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更是將理念化為行動的共同體。他強調,在可持續發展的旅程中,需要不斷反思,尋求包容與和諧。

「在平衡多重目標與分歧的過程中尋求包容與和諧,並攜手前行,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李效良

自2014年創辦以來,十如對話已走過十二年,匯聚逾3,000位來自全球百餘行業的代表。展望未來,十如對話將繼續凝聚全球思想與實踐力量,以實際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關於十如對話:十如對話為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和專家提供了一個集思廣益的交流平台,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討論主題涵蓋文化、教育、創新、城市規劃和建築、醫療保健、數字轉型等。

關於十如研究院:十如研究院作為一家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匯聚各界精英,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之道。研究院網羅了眾多專家學者、科研人才、企業翹楚及社會各界代表,圍繞個人、機構和社會等層面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展開深入研究與廣泛討論。

推荐阅读  鸿蒙智行智界 R7 流媒体后视镜发布:智能防眩目,售价2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