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警告: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或为资金浪费

IT之家 9 月 28 日消息,据 TechCrunch 报道,著名机器人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向那些将数十亿美元投入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投资者发出警告:你们正在浪费资金。布鲁克斯是 iRobot 的联合创始人,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工作数十年。
他尤其对特斯拉(Tesla)和 Figure 等公司试图通过向机器人播放人类执行任务的视频来训练其灵巧操作能力的做法持高度怀疑态度。在一篇新发表的文章中,布鲁克斯直言,这种做法属于“纯粹的幻想思维”。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挑战
布鲁克斯指出,人类的手部结构极为复杂,拥有约 17,000 个特化的触觉感受器,而目前没有任何机器人能够接近这一水平。尽管机器学习已彻底改变了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领域,但这些突破建立在数十年积累的数据采集技术基础之上。
“而在触觉数据方面,我们根本没有这样的传统。”
此外,还有安全问题。全尺寸、可行走的人形机器人需要持续输入大量能量以维持平衡。一旦跌倒,是很危险的。从物理角度来看,一台体积为当前模型两倍的机器人,其跌倒时释放的破坏性能量将是现在的八倍。
未来的机器人形态
布鲁克斯预测,15 年后的“成功”人形机器人实际上将配备轮子、多条机械臂以及专用传感器,并彻底放弃拟人形态。同时,他坚信当前投入的巨额资金,实质上只是在资助昂贵的训练实验,而这些实验永远无法扩展到大规模生产。
这并非布鲁克斯首次对激进创业者和热切投资者所设定的过高预期泼冷水。去年,他曾深入探讨为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实际能力远未达到宣传中的承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
行业动向与投资者热情
以人形机器人制造商 Apptronik 为例,该公司已从投资者处筹集近 4.5 亿美元,谷歌(Google)正是其背后支持者之一。去年年底,Apptronik 还与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机器人团队达成合作,旨在“将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前沿硬件及具身智能相结合”。
另一家备受瞩目的 AI 机器人公司 Figure,致力于开发人形机器人,获得了微软(Microsoft)和 OpenAI 初创基金的部分投资。2024 年 2 月,Figure 宣布与 OpenAI 合作,将其自身的“对机器人软硬件的深度理解”与 OpenAI 的研究成果相融合。
然而几乎整整一年后,即今年 3 月,双方宣布终止合作。Figure 表示,其内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 AI 系统已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将独立推进发展。
本月早些时候,Figure 宣布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获得超过 10 亿美元的承诺资本,此轮融资对公司估值高达惊人的 39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784.1 亿元人民币)。
布鲁克斯的警告提醒投资者在追逐新兴技术时保持谨慎。他的观点不仅反映了对当前技术限制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对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