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科技競爭升溫:輝達Blackwell或進入中國市場,寒武紀股價超越茅台

輝達於週三公佈了截至2025年7月27日的2026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其營收和盈利均超市場預期。然而,儘管輝達股價今年累計上漲了35%,在盤後交易中卻小幅下滑,原因是資料中心的收入連續第二個季度未達預期。
同時,輝達的中國競爭對手股價飆升,其中中芯國際(0981.HK)上漲8.3%。而寒武紀科技自7月中旬以來股價幾乎翻倍,週三宣佈已扭虧為盈後,股價再漲7.1%。這兩家晶片製造商推動中國成長股科創板50指數上漲高達5%。
寒武紀股價超越茅台
寒武紀科技的股價上漲後首次超越茅台,成為「A股新股王」。寒武紀本月漲幅超過100%,2023年累計漲幅超過2500%,總市值超過6000億。
輝達表示,「Blackwell平台被譽為革命性的新一代AI基礎設施,其性能實現了跨越式提升」。通過NVLink 72機架級互聯技術,成功滿足了推理AI模型對算力的指數級增長需求。
中美科技競爭背景
輝達的下一代Rubin平台已進入晶圓製造階段,包含六個全新晶片設計,全部完成台積電的流片。作為第三代NVLink機架級AI超級電腦,Rubin將配備更加成熟的供應鏈體系。Blackwell和Rubin將共同推動全球AI工廠的建設規模在2030年前達到3-4萬億美元。
「OpenAI、Meta、Mastral等大型人工智慧AI廠商已在資料中心規模部署GB200 NBL 72系統,不僅用於訓練下一代大模型,也用於生產環境的推理任務。」
由於川普政府在七月下旬啟動了對中國銷售H20晶片的許可證審批,近期部分中國大陸客戶雖已獲許可,但輝達尚未發貨任何H20產品。輝達呼籲美國政府放開對Blackwell晶片對中國銷售的許可。
未來展望與挑戰
輝達預計未來AI基礎設施投資將繼續增長,主要驅動力包括推理AI與智慧體對算力需求的急劇上升、全球主權AI建設、企業AI應用落地,以及物理AI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輝達表示,「中國市場2025年潛在營收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
輝達首席財務官克雷斯指出,「第三財季要實現20億至5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首先需要市場對H20晶片保持穩定需求」,並確保供應鏈就緒。
克雷斯稱,「最終規模還取決於中美兩國政策的進一步明朗,以及客戶採購計畫的落實」。輝達CEO黃仁勳在財報上表示,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二大計算市場,更是AI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世界上約一半的頂尖AI研究者在此工作。
「中國開發的開源模型在國際上備受認可,例如DeepSeek已在全球範圍建立起聲譽,通義千問(Qwen)、Kimi等模型同樣表現優異。」
他補充道,H20晶片已獲准向未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公司銷售,大部分許可證已發放。未來將Blackwell架構引入中國市場是一個現實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