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8 月, 2025

中華郵政暫停美國郵寄服務:小額包裹關稅新政影響

unnamed-file-1021

生活中心/陳慈鈴報導 因應美國自8月29日起將對小額包裹徵收關稅,中華郵政宣布,自今日(26日)起,暫停收寄發往美國的五種規格商品類郵件,提醒有相關需求的民眾多加留意。

中華郵政指出,這一決定與美國政府自114年8月29日起全面暫停低價商品之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有關。所有寄往美國等於或低於800美元的進口郵件,運輸承運人(即航空公司)須負責向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繳納關稅。這意味著,中華郵政在收寄美國商品類郵件時,必須先向寄件人收取關稅,待航空公司繳納稅款後,美國海關方可放行,並交由美國郵政(USPS)遞送。

中華郵政的應對措施與影響

截至目前,中華郵政尚未提供寄件人預繳關稅服務,航空公司也沒有建立代繳美國關稅的機制。因此,中華郵政宣布,自今日起,暫停收寄發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不可收寄的規格包括:

  • 國際商品快捷
  • 國際包裹
  • 國際e小包
  • 國際掛號小包
  • 國際平常小包

然而,國際文件快捷、信函、明信片、郵簡、印刷物及新聞紙等規格仍可正常收寄。中華郵政提醒,有美國商品類郵件寄件需求的用戶,可透過營業窗口提供的DHL、FedEx等商業快遞代收服務寄送,因為這些快遞業者具備清關能力且能提供關稅代繳服務,仍可持續收寄。

背景與國際影響

美國政府的這一新政策是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一部分,旨在加強對進口商品的管理,並促進本土經濟的增長。這一政策對國際郵政業務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對於依賴郵政服務的小型電商和個人寄件人而言,將面臨更高的運營成本和物流挑戰。

據了解,類似的關稅政策調整在全球範圍內並不罕見。歐盟和其他經濟體也在考慮或已經實施類似措施,以保護本土市場。這一趨勢顯示出全球貿易環境的日益複雜化。

專家觀點與未來展望

專家指出,這一政策可能促使更多企業轉向商業快遞服務,以確保其商品能夠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台灣經濟研究院的貿易專家李明華表示:「這是全球貿易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企業需要更靈活的物流策略來應對。」

「這一政策將對全球郵政業務產生長遠影響,特別是對於依賴小額包裹貿易的企業和消費者。」——李明華,台灣經濟研究院貿易專家

未來,隨著全球貿易政策的不斷演變,郵政和物流行業將需要不斷調整其服務和策略,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法規。中華郵政的這一舉措,或許只是全球郵政業務調整的開始。

中華郵政表示,將繼續關注美國及其他國家郵政政策的變化,並在必要時調整其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

推荐阅读  美越关税协议:遏制中国商品“转运后门”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