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0 月, 2025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四季度降准预期增强

unnamed-file-1252

中国人民银行在9月26日晚间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于9月23日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这次会议研究了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强调要加强政策调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会议特别指出,要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这一表态与二季度例会的基调基本一致,但新增了“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的表述,显示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重点仍在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根据界面新闻的采访,受息差制约和政策利率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但降准的概率相对较高。

降息需契机,降准概率更大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今年3月的第一季度例会也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二季度央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包括下调政策利率10个基点,并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调10个基点。这些举措帮助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5.3%。然而,三季度并未有降准降息的操作。

“上半年实现了5.3%的增速,下半年增速低一点全年也可以达到5%左右的增速目标。因此四季度可能不会再降息,更多是落实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

北京某券商政策分析师指出,货币政策也要考虑金融稳定目标,降息后银行净息差会进一步收窄,政策利率进一步走低,因此货币政策需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结构性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与外贸

三季度例会还强调,要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并在四季度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稳定外贸。

8月10日,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外贸方面,8月出口增速回落,加之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出口面临的压力较大。美国经济的走弱可能带来东盟和欧盟经济的同步走弱,对四季度的出口增长构成潜在风险。

“目前降准的空间比降息的空间更大,降准可能会以50个基点为中枢。”——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

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

从央行官员的发言来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且指向下调的空间。中国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初中国政策利率为2.5%,经过持续下调后目前为1.4%,距零利率下限仅剩140个基点。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降准被认为是优于降息的政策选择。降准不仅能释放长期流动性,还不直接冲击银行净息差,并能支持财政发力,避免过度刺激带来的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三季度例会的表态显示出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随着四季度的到来,市场将密切关注央行的下一步行动。

推荐阅读  央行节前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信号与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