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行业面临挑战:五大企业裁员近9万

中国太阳能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五大龙头企业在2024年合计裁员约8.7万人,占总员工数的31%。这一波裁员显示出中国多个产业正深陷激烈的价格战,包括太阳能与电动车行业。
全球每年生产的太阳能板数量约为实际需求的两倍,而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制造。这种产能过剩与需求不振的局面导致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价格战。
裁员背后的经济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裁员数据可能包括主动裁撤与自然流失,目的是控制亏损。裁员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敏感话题,北京一向将稳就业视为维稳的核心。尽管隆基绿能承认裁员5%,其余公司皆未公开说明或回应路透社的提问。
“这个产业自2023年底以来已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情况更恶化,2025年看起来仍未见好转。”——晨星公司分析师王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简报显示,自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40家太阳能企业退市、破产或被并购。2023年,整个行业亏损金额高达600亿美元。
产能过剩与政策挑战
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太阳能制造商大举扩建新厂,这波投资潮得益于当局从房地产撤资后,将资源倾向所谓的“新三样”——太阳能板、电动车与电池。然而,这场产能狂潮引发价格暴跌与激烈竞争。
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设厂的太阳能产品加征新关税,进一步挤压利润。尽管中央政府似乎在收紧态度,要求暂停新增项目,但地方政府可能消极配合,因为官员的政绩仍以就业与GDP增长为核心指标。
杰富瑞分析师刘安伦估计,只有淘汰20%至30%的产能后,企业才可能恢复获利。
未来的政策走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月初表态要结束“无序价格竞争”,随后工信部召开会议表示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多晶硅价格已在7月飙涨近70%,有企业提议建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机制控制供应。
目前,中国政府尚未透露何时或如何采取行动,但一位直接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北京决心在今年五年计划结束前集中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太阳能产业仅相当于房地产的十分之一,但其亏损规模已与地产危机不相上下。分析师们认为,只有通过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调整,才能有效缓解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