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月, 2025

中国首例“职业弹幕人”罚单揭示虚假宣传乱象

unnamed-file-467

据央视新闻10月10日报道,中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正式开出,揭示了直播行业中普遍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所谓“职业弹幕人”,是指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预设评论,以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误导消费者并制造虚假流量。

此次事件的焦点是一款名为“燃咔果冻”的产品。在一场直播中,该产品的弹幕中不断出现诸如“轻松瘦35斤”、“喝酒夜宵也能瘦”等宣传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尽管主播未直接声称果冻具有减肥功效,但大量弹幕反馈却暗示了这种效果,最终在半年内售出上万单。

执法调查揭露真相

市场监管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调查发现,该直播间涉嫌购买第三方服务,批量发送虚假弹幕。所谓“职业弹幕人”利用操控的虚假账号刷屏,发布事先写好的评论,虚构产品功效和用户评价。进一步调查显示,“燃咔果冻”仅为普通食品,并不具备任何减肥功效。

在一场时长约十二小时的直播中,水军利用其控制的几十个手机账号发送虚假弹幕,单个账号发送频次达50至300条,总量超过1000条,占弹幕总数近七成。

虚假弹幕的运作模式

职业弹幕人通过操控数十个平台账号,在直播过程中反复发送相关弹幕,模拟真实消费者观看直播的过程。他们通常每隔十几秒或半分钟发送一条弹幕,或在一段时间后换另一个账号继续发送,以规避技术监测和平台监管。

报道还揭示了商家与职业弹幕人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水军提供虚假弹幕互动按时间收费,报价为包场40元,包天80元。

法律与监管的挑战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这起案件是全国首例,提供了整治相关乱象的参考。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商品进行虚假或误导性宣传。最终,涉事企业因虚假宣传被依法处罚,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其处以10万元罚款。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三级主办王鑫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我局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直播带货行业虚假宣传现象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未来将有更多类似案件被曝光和处理。这不仅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

然而,如何在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的双重保障下,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仍是监管部门和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未来,或许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核机制和更高的行业自律标准,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谷歌推出Jules:AI编程助手的革命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