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精细注水技术助力油田稳产增效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近日宣布,通过创新的精细注水技术,该厂在稳定油田产量与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厂的工艺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我们精细分注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地质研究、工艺配套、水驱调控三类技术和管理评价方法为主的‘3+1’管理体系,成为支撑华庆油田稳产上产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近年来,为改善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增效,聚焦“源头分注、层内细分、工艺升级”关键方向,扎实推进注水精细化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为华庆油田的稳产上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创新:从地质源头到工艺升级
面对储层非均质性强、水驱动用不均的难题,该厂从地质源头破题,通过高精度单砂体刻画,明确四类空间构型及宽厚比范围(65-133),指导实施补孔分注、提级分注248井次,提升水驱控制程度。
同时,该厂创新开展裂缝定量表征,识别出井底注入压力(34.1–44.5MPa)是动态裂缝开启的主控因素,为控水与补能平衡提供依据。通过推广应用脉冲注水、限压注水602井组,措施见效比例由14.5%提升至19.0%,见效区自然递减率下降0.6个百分点。
应对复杂井况的技术突破
针对三叠系水驱受单砂体控制、侏罗系易发生注水突进等问题,采油十厂实施选择性增注、小层调剖76井次,推动水驱不均比例下降2.6%,开发效果实现系统性改善。
“看得清,才能注得准。”
面对小套管、小卡距、多层系等复杂井况,常规分注技术难以满足需求。该厂攻关形成适用于4½”套管、最小卡距1.5米、可实现6级分注的技术体系,已规模应用于1296口井。
管理机制:从标准制定到执行反馈
技术成果的落地,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机制。采油十厂建立了《超低渗油藏精细分层注水标准》及包含3大类14项指标的效果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开发状态,动态优化治理策略,推动A级油藏增至8个、B级增至6个、C级降至1个,开发质量稳步提升。
此外,修订完善的《第十采油厂分注井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分工,严控环节流程,强化考核问责,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1521”精细分注管理法,整合地质、工艺、测调三方力量,构建“一个保障、五个精细、两个提升、一个评价”的闭环机制,确保技术措施从设计到执行全过程协同推进。
未来展望: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
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的精细注水技术和管理创新,不仅为当前的油田稳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的油田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机制的完善,预计该厂将在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采油十厂将继续探索新技术应用,优化管理流程,力求在油田开发中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