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严打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
2025年10月31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强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质量安全和诚信原则。他指出,“面对食品添加剂这个问题,如果说‘是否添加’是‘自选动作’,那么,质量安全诚信就是‘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做不好,影响的是销量;‘规定动作’做不好,就必须要一票否决。”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品质、延长保质期、便于加工等作用。然而,近年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孙会川表示,消费者真正担心的是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添加剂当成过期变质原材料的“遮羞布”,或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障眼法”。
整治行动与成效
根据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并着力解决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将此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孙会川透露,通过这些整治行动,一些重点区域和品类的“超范围、超限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仍存在屡禁不止、反弹回潮的情况。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的综合治理行动。
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13180件,涉案总金额2331万元,罚没金额9038万元,其中89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抽检力度加大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一级巡视员李奇剑介绍,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年度抽检计划,持续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的抽检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的抽检任务中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227.45万批次,检出不合格2.12万批次,不合格率为0.9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
李奇剑指出,抽检采取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杂店、餐饮场所等,同时也覆盖了拼多多、抖音、淘宝等9个较大的网络销售平台。
重点关注食品类别
在抽样产品上,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21个食品大类,这些类别在过去曾是食品添加剂“两超”问题的高发区。特别关注标签上标有“零添加食品添加剂”“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防腐剂”等字样的食品。
李奇剑表示,从抽检结果来看,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等7个大类食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而粮食加工品、糕点、饼干等14个大类食品则不同程度地检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漂白剂二氧化硫、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脱氢乙酸。
“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和问题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核查处置,督促相关企业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滥用行为。”李奇剑说。
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强。未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