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7 月, 2025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如何实现1200亿美元目标?

1200-

“2030年汽车零配件出口目标为1200亿美元,年度平均增幅5%。”这是在最近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会上,一位专家透露的数据。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中国零部件企业对自身实力的信心,也反映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和需求。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汽车零部件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当前海外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未来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640万辆,预计2030年有望冲击千万辆大关;零部件出口(不含动力电池)超930亿美元,到2030年可以实现1200亿美元的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受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推动,中国零部件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零部件出口保持持续增长,而动力电池出口金额已超越任一传统零部件品类,成为出口金额最大的零部件产品。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潜力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潜力同样十分可观。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高达80%,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将助力其在海外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出海策略与市场选择

广阔的市场空间也预示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走出去。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出海能够帮助零部件企业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通过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零部件企业可以直接接触到国际客户和合作伙伴,展示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实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不同市场的特点与策略

出海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并非一片坦途。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与本地化压力、生产与供应链运营的挑战等问题,都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调研数据显示,24%的企业认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是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21%的企业则担心市场竞争与本地化压力。

不同市场的特点不一,也需要零部件企业采用不同的出海策略。信息显示,从全球视角来看,欧洲是中资零部件出海最集中的区域,亚洲次之。欧洲市场以其高标准和严格的法规著称,而亚洲市场则以其快速增长和多样化需求吸引着中国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西欧市场被认为是最看好的海外市场,企业出海倾向占比34%;其次是东南亚的17%和美国的14%。

尽管受到政策影响,美国市场依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特朗普政府大幅增加25%的关税,影响范围极为广泛。

出海的挑战与应对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零部件出口影响较大。一直以来,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出口市场,特别是制动系统、车轮系统、车身件等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品类,将受到显著冲击。

数据显示,2018年,出口至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占比达到26%;2024年占比为15%。2025年之后,受到政策影响,出口占比持续下降。

根据专家建议,要充分考虑美加墨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不可忽视这部分市场的重要性。此外,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中国零部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海外业务模式。

出海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54%的企业选择了自力更生、独资发展的模式,8%的企业选择了合作伙伴合资模式,15%的企业选择了寻找标的、兼并并购发展模式,23%的企业则根据市场,采取多种模式并存。

从“走出去”到“扎下去”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踏上出海征程,但单靠企业自身单打独斗,面对全球市场的复杂多变,往往力不从心。目前,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大多以分散的形式在海外布局,缺乏协同作战能力,难以发挥整体优势。

在这方面,日本的出海模式值得借鉴。以三井、三菱等综合商社为例,它们不仅为整车厂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投资、搭建物流和合规平台等多种方式,为整车厂在海外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在泰国市场,商社先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再引入丰田等品牌落地生根。在商用车领域,通过收购车队管理公司,进一步衍生出租赁、保险、二手车交易等完整的服务闭环,形成了强大的“平台能力”,这正是中国车企目前所欠缺的。

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正处于日本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的转型节点。”

当年,日本车企曾凭借近700万辆的出口量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贸易摩擦和汇率压力的加剧,日本车企不得不调整战略,转向全球产能布局。到2018年,其海外产量已突破2000万辆。

这一历史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单纯依赖出口规模,终将面临增长瓶颈,而真正决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能否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征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车卖出去”,通过出口产品打开海外市场。而第二阶段则是“把体系种下去”,即在海外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只有当品牌、产能、服务、数据和政策等多方面协同形成闭环,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从“走出去”到“扎下去”的跨越。

盖世小结: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海之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全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企业需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灵活的应对策略。无论是大型企业的标准制定,还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谋变,都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推荐阅读  中国宣布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