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1 月, 2025

中国“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自主创新的深海探索新篇章

unnamed-file-523

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大洋钻探船曾是中国科学家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随着“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建成,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2024年11月17日,“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在海洋科研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梦想号”具备11000米深水钻探能力,总长179.8米,宽32.8米,总吨位达33000吨,续航力可达15000海里,能够在全球绝大多数海域进行航行作业。它的船载实验室是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标志着中国大洋钻探事业、海洋科学研究及深海资源探索进入了全新阶段。

自主创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梦想号”的成功建造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早在1998年,中国就加入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但由于缺乏自主装备,过去的四次大洋科学钻探都依赖于租借美国的“决心号”。这种局面让中国科学家感到无奈,并坚定了打造自主大洋钻探船的决心。

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梦想号”立项论证工作,明确了走国内独立自主的研发路线。尽管面临国际技术封锁和国内无经验可循的挑战,张海彬和他的团队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突破了这些技术壁垒。

技术突破:从0到1的创新历程

“梦想号”的研发是一场从无到有的技术突围。常规船舶设计可以借鉴既有经验,而“梦想号”则是从零开始。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关,其中包括控制船舶总高的挑战。为了满足深中大桥的通航要求,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下沉式月池设计,这一全球无先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梦想号”的作业效率比国际同类船高出40%,实现了“钻探能力更强、实验功能更全、智能化水平更高、运营成本更低”的目标。

此外,“梦想号”搭载了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钻机,实现了岩心采集的全流程自动化,并创新采用了30兆瓦闭环环网电站和电池蓄能技术。

凝聚力量:实现蓝色梦想

“梦想号”的成功离不开全国15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的协同攻关。张海彬表示,这艘船不仅使中国超深水钻探装备从“依赖国外基本设计”跃升至“完全独立自主设计”,更让中国在国际大洋钻探领域拥有了自主话语权。

“梦想号”采用了“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的核心设计理念,尽管总吨降低40%以上,却实现了超越日本“地球号”的多功能需求。团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和水池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确保了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梦想号”配备的DP-3级动力定位控制系统能在9级风下保持船舶位置,在12级台风下通过调整船首方向保持稳定,作业海况比国外先进船只提升40%。

如今,“梦想号”已在南海完成验证性试验,成功取出深海岩心样本。接下来,它将执行深海能源资源勘查和大洋科学钻探等任务,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海洋合作。

“梦想号”的建成不仅是中国海洋科研的重大成就,也为全球科学家探索地球奥秘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这艘承载着几代海洋人梦想的巨轮,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深海,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

推荐阅读  中国宣布大规模绿色能源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