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据央视新闻8月5日报道,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建造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首台主发电机正式发电。这一举动为全船相关设备提供了动力,标志着邮轮进入设备调试与系统功能验证阶段。
“爱达・花城号”配备了五台大功率发电机,单个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可达16.8兆瓦,相当于一艘十万吨级货船的主机功率。基于“安全返港”的设计,两个机舱分别独立布置于艏艉。这艘邮轮始建于2022年8月8日,去年2月26日启动舾装工程,后续被正式命名为“爱达・花城号”,名字灵感源于“花城”广州。
邮轮的技术亮点与设计理念
“爱达・花城号”总吨位约14.2万吨,总长341米,型宽37.2米,拥有客房2130间,满载游客量可达5232人。邮轮将部署于广州母港,成为中国邮轮产业的重要一环。
据专家介绍,邮轮的主发电机被视为船舶的“心脏”,是船舶配电系统和推进系统的主电源。此次成功发电,意味着船舶相关的300多台设备达到了完工状态。
“爱达・花城号”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还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中国邮轮产业的崛起
近年来,中国邮轮产业快速崛起,国产邮轮的建造能力不断增强。自2019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下水以来,中国在邮轮设计和建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爱达・花城号”的建造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一次重要尝试,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未来展望与挑战
随着“爱达・花城号”的设备调试阶段的推进,中国邮轮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邮轮产业仍需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
未来,中国邮轮产业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值得业界和市场的关注。
总之,“爱达・花城号”的成功发电不仅是邮轮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