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5年10月CPI与PPI数据分析:降幅收窄,消费需求回暖
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10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降幅较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收窄。同时,环比数据首次出现上涨,增长0.1%。这一变化标志着工业领域的供需关系正在改善。
与此同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2%,扭转了上月下降0.3%的趋势。其中,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1.2%,涨幅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PPI降幅收窄及环比上涨的原因
分析指出,PPI降幅收窄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首先,重点行业的产能治理持续推进,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例如,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光伏设备、元器件制造及汽车制造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4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其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及消费潜力的释放,推动了相关行业价格的上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上涨2.3%,微波通信设备上涨1.8%,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上涨0.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上涨0.7%,飞机制造上涨0.5%。
CPI由降转涨及核心CPI涨幅扩大
10月份CPI的上涨主要受到食品价格降幅收窄的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4个百分点。猪肉、鸡蛋和鲜菜价格降幅收窄,而牛肉、羊肉和水产品价格涨幅扩大。核心CPI连续第六个月上涨,显示出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
环比来看,CPI上涨0.2%,服务价格由降转涨,国庆和中秋假期带动宾馆住宿、飞机票及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6%、4.5%和2.5%。国内金饰品价格受国际金价影响上涨10.2%。
市场影响与经济信号
整体来看,PPI降幅收窄和环比上涨反映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的减缓,供需关系的逐步改善。CPI同比由降转涨,核心CPI连续上行,显示消费需求稳中向好。
“能源价格的下降对通胀形成了一定抑制,但食品价格降幅收窄及节日消费旺季拉动服务价格上涨,显示国内消费潜力正在释放。”
此外,专家指出,未来需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国内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政策对价格的持续影响,这可能继续对PPI形成正向支撑,而CPI则受食品、能源及服务价格变化影响仍存季节性波动。
未来展望与结论
10月份的CPI和PPI数据表明,中国工业生产和消费价格整体趋稳,PPI降幅收窄、环比转正显示工业领域供需改善,核心CPI持续上涨反映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潜力释放。
未来,需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和节日因素对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