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再曝台灣「心戰大隊」企業名單 資安專家質疑情報價值

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近日,央視旗下《日月譚天》微信號發布消息,繼日前公布台灣「心戰大隊」18名成員後,再度揭露台灣5家企業為國軍心戰大隊的外圍支援企業。對此,長期觀察中共認知戰動態的資安專家表示,無論是上次的人員名單,或是這次被公布的公司行號,多數都是公開資訊。中共長期以來習慣花錢買情資,但這兩次的名單只要會上網都能查到,根本沒有情報價值,懷疑中共可能被詐騙。
公開透明的台灣政府採購
資安人士指出,台灣的政府採購與中國不同,都是透明公開的。在「台灣採購公報網」與「開放政府標案」上,都能查到政府單位的公開採購、招標資料。例如,這些遭指涉公司的標案來自於「國防部政戰局」與「光華之聲廣播電台」,標案名稱如「官方網站架設」、「大數據作業系統租賃」、「電腦軟體線上版」、「衛星設備維護保養」等,從招標到決標,所有相關資訊都秉持透明公開的原則。
中共情報來源的質疑
資安人士笑稱,這些再自然不過的公開資訊,在《日月譚天》卻被用來「野人獻曝」,煞有其事地發表所謂「爆料」。他諷刺地表示:「《日月譚天》要不要乾脆爆料,中國發現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此外,日前廈門市公安局公告,聲稱掌握台灣「國軍心戰大隊」成員的秘密情資,並發布懸賞,號召網軍提供更多情報,換取僅人民幣1萬元的獎金。然而,這18人的相關資訊全部可從公開網站、新聞報導,甚至社群平台上輕易檢索。
「付了錢卻拿到這種品質的情資,確定不是遇到詐騙?」
中共認知戰的歷史背景
這一事件並非孤立。中共長期以來在認知戰中投入大量資源,試圖影響台灣的輿論和國際形象。然而,這些努力常常因為信息來源不可靠而受到質疑。過去,中共曾多次被揭露使用不實信息或誇大其詞的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
專家指出,中共的這些行動不僅無法達成預期效果,反而可能損害其自身的國際信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透明和公開的資訊越來越容易獲得,這使得中共在認知戰中的策略面臨更大挑戰。
未來的影響與展望
這次事件再次提醒人們,在信息時代,透明和公開的重要性。台灣的公開採購制度不僅保障了政府運作的透明性,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範例。未來,中共若要在認知戰中取得實質性進展,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情報來源的可靠性。
隨著全球信息流通的加速,類似的事件可能會繼續發生。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將成為各國政府和媒體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