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大涨,纳指创新高,市场对通胀担忧加剧

美股周二涨跌互现,道指大跌近1%,标普500微幅回落,而纳指则在科技巨头Nvidia的带动下再创收盘新高。与此同时,中概股大幅上扬,显示出市场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回暖。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436.36点,跌幅0.98%,报44,023.29点;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40%,报6,243.76点,早盘一度创下历史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18%,报20,677.80点,再度刷新收盘纪录。推动纳指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英伟达公司(NASDAQ: NVDA),该股当日上涨4%,此前公司宣布其面向中国市场的H20 GPU有望“很快”恢复交付。
中概股表现强劲
中概股方面,Direxion 3倍做多上涨5.96%,iShares MSCI中国ETF上涨2.03%,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2.76%,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上涨3.85%。这些数据表明,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兴趣正在回升。
通胀数据引发市场担忧
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7%、核心CPI同比上涨2.9%,均符合市场预期,但环比数据却较5月有所加速,令投资者警觉。这一通胀走势加剧了市场对特朗普政府最新一轮关税计划的担忧。
“这份通胀报告几乎可以确认特朗普的关税正在推高消费者物价。”——Ebury全球市场策略主管Matthew Ryan
上周末,特朗普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30%关税,市场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
专家观点与市场反应
Regan Capital首席投资官Skyler Weinand指出,尽管CPI数据“符合预期”令人宽慰,但“关税主导的通胀危机很可能正在逼近”。
与此同时,第二季度财报季已陆续展开,但来自金融板块的多家重量级公司表现不尽如人意,对大盘构成拖累。富国银行虽然盈利超出市场预期,但因下调全年净利息收入指引,股价大跌逾5%。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普遍希望财报季能够为已处历史高位的股市提供进一步支撑。但据FactSet数据显示,标普500成分股公司预计第二季度整体盈利同比增长4.3%,将为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
未来展望与政策影响
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高于5月的2.4%。这一数据被视为关税成本开始向消费者传导的潜在迹象,令市场和美联储政策层的高度关注。
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Sarah House指出,目前通胀确有升温趋势,但并非“最坏情形”。她认为企业此前大量囤货、在关税生效前完成进货操作,帮助缓冲了春季价格上涨的压力。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外施压节奏加快,已宣布自8月1日起对来自墨西哥与欧盟的商品征收30%的新关税。高盛经济学家此前测算,美国消费者最终可能承担多达70%的关税直接成本。
随着市场对通胀和关税的担忧加剧,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将成为观察重点,尤其是在美联储内部对通胀路径存在明显分歧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