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考古院推出40余项国庆中秋活动,邀市民共度文化双节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体义报道,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假期推出“月满华章 知承千年”系列活动,涵盖三大类40余项,旨在为观众提供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仪式感的节日新选择。
丰富多彩的考古博物馆活动
在为期8天的假期中,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将举办12项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从“我为祖国送祝福”的家国情怀活动,到手工DIY非遗传承,活动形式多样,旨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从10月1日至8日,观众可以参与“我为祖国送祝福”留言活动,书写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此外,10月1日的“国庆黏土相框画”活动将带领观众用五彩黏土制作象征性图案,如国旗、长城和和平鸽等。10月2日的“京剧脸谱拨浪鼓DIY绘画”以及10月3日的“烧箔画体验”活动,均为观众提供了动手创作的机会。
10月5日的“非遗宋锦珍珠画”活动将深入探讨宋锦文化,参与者将亲手将宋锦缎片与珍珠结合。紧接着,10月6日的“纸藤灯笼”活动让观众感受中国传统灯艺的智慧,而10月7日的“手绘月球”则以灯为纸,以星辰为墨,带观众手绘专属月球灯。
考古人讲述考古的魅力
品牌活动“考古人讲考古”公益讲座将在10月4日举行,由专业考古发掘亲历者主讲,揭秘考古人员的工作日常,带观众感受考古科学的魅力和郑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10月6日的中秋佳节将举办“中秋灯谜大会”,以传统灯谜为纽带,融合文化知识与趣味挑战,让参与者在品味团圆温馨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字游戏的魅力。
考古工地的历史课堂
10月1日至4日,商都书院街、双槐树遗址和青台遗址三大考古工地将同步开放,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如文博露营、考古课堂、文物里的诗词大会等,让游客在考古体验中边玩边学。
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是郑州商城考古70年来的重要发现之一,并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期间,游客可以体验专家讲解、模拟考古发掘等环节,了解70年考古发现的历史。
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参观者可以感受距今5300多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了解“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荥阳青台遗址则提供了黄河流域最早的丝织品,为研究中国丝绸起源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
移动博物馆走进城市生活
10月1日,“移动博物馆”将走进郑州银泰、二七万象城、杉杉奥特莱斯二七店,通过流动展陈、明信片兑换等形式,让大众在城市商圈了解郑州考古成果,推动文物保护意识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城市漂流影展”环节中,游客观看影片即可解锁背后故事,了解考古人如何唤醒沉睡历史。“纹载华夏”活动中,观众可将青铜器上神秘兽面纹设计为印章纹样,亲手制作独家文创书签。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公众在文化体验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是文博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此次活动不仅注重知识传播,更强调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的结合,欢迎市民和游客走进考古现场,体验传统技艺,共度一个有意义的“文化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