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考古博物馆中秋活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10月6日,正值中秋佳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热闹非凡。游客们在此参与“中秋灯谜大会”与“纸藤灯笼制作”活动,通过动手动脑的互动形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
走进考古博物馆二楼,映入眼帘的是“月团圆·悦欢乐”主题墙,五颜六色的灯谜挂满墙面,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游客们纷纷参与其中,或凝神思索,或互相讨论,猜中谜底时更引来一片赞叹与掌声。
灯谜大会:文化传承的魅力
“红口袋 绿口袋 有人怕 有人爱(打一蔬菜)”“小小姑娘满身黑 秋去江南春来归 从小立志除害虫 身带剪刀满天飞(打一动物)”……这些精美的灯谜不仅考验着游客的智慧,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参与活动,他表示:“猜谜不只是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孩子在娱乐中接触到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
纸藤灯笼制作:动手体验传统工艺
与此同时,“纸藤灯笼制作”活动也吸引了许多亲子家庭与年轻观众。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者从骨架搭建开始,亲手缠绕纸藤、点缀装饰,逐步将材料变为一盏盏流光溢彩的中秋灯笼。
活动现场,一对兄妹争相挑选自己心仪的花灯材料,迫不及待地制作起来。另一边,已经完成的观众高兴地捧着灯笼合影留念:“我要把这盏灯挂在我的书桌前,它是我自己做的,特别有意义。”
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匠心与美感。
传统节日的新诠释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中秋不只吃月饼,更要品文化。”此次活动设计旨在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本、走进生活,让观众在猜谜与手作中,自然建立起与历史的联结。
活动现场,灯谜区的静谧思考与灯笼区的温馨协作相映成趣,既有知识的碰撞,也有情感的流动。这个中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考古博物馆不仅是陈列历史的场所,更成为一座连接古今、温暖心灵的节日空间。
未来,博物馆计划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以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成为文化传承的见证者与续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