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簽署新法削弱反貪機構獨立性,基輔爆發大規模抗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22日簽署一項備受爭議的新法律,將國內兩大反貪腐機構納入由總統任命的檢察總長監控,直接削弱其獨立性。此舉引發首都基輔的大規模抗議,成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
儘管戰時戒嚴令禁止群眾集會,數千名烏克蘭民眾仍走上街頭,高喊「可恥!」和「烏克蘭不是俄羅斯!」等口號。根據多項民調,烏克蘭民眾對貪腐的擔憂與結束戰爭的關心程度幾乎不相上下。
背景與法律通過過程
據《經濟學人》報導,7月22日早上8點,第12414號法案在一場臨時召開的委員會會議中被匆忙提出,且多數成員未到場。該法案將烏克蘭兩個主要的獨立反貪腐機構——烏克蘭國家反貪局(NABU)和專門反貪腐檢察院(SAPO)——置於由總統任命的檢察總長監督。
最終,該法案以263票支持、13票反對迅速通過,並在當天下午火速送交總統簽署生效。澤倫斯基辯解稱,原先的反貪機構效率低下,並暗示這些機構已被敵人滲透。
抗議與國際反應
抗議發生時,基輔與莫斯科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第三輪停火談判,前兩輪談判幾乎毫無進展。對於這項法案,歐盟東擴政策負責人柯斯在社群平台上警告,這將對烏克蘭加入歐盟談判造成負面影響。
「像NABU和SAPO這樣的獨立機構,對烏克蘭邁向歐盟相當重要。」
駐基輔的G7大使也發表聯合聲明,對此事表達「嚴重關切」。然而,這些外交措辭似乎毫無效果。
專家意見與未來展望
前調查記者納耶姆在抗議現場指出,這項法案「對國家毫無幫助」,並強調年輕人與立法者之間存在巨大鴻溝。他在臉書上寫道:
「這個鴻溝,關乎對正義、責任和國家截然不同的理解。」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也參加了抗議活動,並在Telegram上表示,這項法案無法讓烏克蘭更靠近歐盟,也無法更靠近民主、法治與正義。
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宮對此冷淡回應,稱這是「烏克蘭的內政」,但也不忘藉機炒作澤倫斯基政府「沒有妥善使用美國納稅人的援助金」。
結論
這次的法律修訂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尤其是在烏克蘭面臨內外壓力的關鍵時刻。未來,澤倫斯基政府如何處理內部反對聲音,並在國際舞台上維持其改革形象,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