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月, 2025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跨越千年的文化桥梁

unnamed-file-233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自2025年5月18日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馆内日均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成为现代都市与生态农田之间的一条文化纽带。这座博物馆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赢得如此多的好评?

展馆与遗址:良渚文明的演进图景

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学家严文明指出,该遗址涵盖了良渚文化的早、中、晚各个时期,是目前唯一贯穿1000年良渚文明演进历程的遗迹。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设有多个展厅,精选1800件(套)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许多展品为首次亮相。展厅内的陶器墙和复原的环壕形态,让观众深入了解玉架山遗址的营建过程和良渚文化的兴衰历程。

考古发掘的现场感

博物馆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视考古发掘的过程。副馆长李龙介绍,展厅不仅讲述遗址的故事,还展示考古学还原史前文明的方法,强调考古挖掘“发生现场”。

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了解测年方法、文化层判定、田野发掘技术等考古常识,并通过互动体验区近距离感受考古学知识。

“考古学通过其特有的研究手段,可以解释和阐释文化遗产的价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文化桥梁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秉持“以玉为媒,间架为山”的理念,以地景式建筑布局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博物馆的一侧如尘封的历史宝匣,透着浓厚的雕塑感。

作为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展厅,玉架山遗址厅中设置了一面巨大的中空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玉架山遗址的实景。博物馆建设方负责人蒋童勋表示,使用安全性极高的超大自承重防弹玻璃幕墙,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未来展望:教育与互动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计划结合遗址公园的资源优势,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社教课程,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馆长吕芹表示,通过多样的社教课程,既能解决遗址可视性难题,又能为观众参与提供便捷入口。

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观众可以汲取理解过去、审视当下、迈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推荐阅读  探索云南:从课本到实地的地理奇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