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7 月, 2025

有组织科研:超越“海尔迈耶之问”的时代需求

unnamed-file-652

197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局长乔治·海尔迈耶提出了著名的“海尔迈耶之问”,以规范项目申请。这九个问题涵盖了研究目标、利益相关方、风险收益以及里程碑等方面,成为评估项目潜力的重要方法。

随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不断涌现,群体性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多学科交叉、多技术汇聚的大科学时代,有组织的科研需要融合自组织与系统工程,才能推动我国成为科技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海尔迈耶之问”的启示与局限

“海尔迈耶之问”在研究之初设定计划和里程碑,对于科研选题和组织具有重要价值。其核心在于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捕捉“异常”,揭示科学规律。例如,规模化的科研可帮助揭示暗物质、暗能量等现象。

然而,2021年,文卡特希·那拉亚那穆提和杰夫里·颐年·曹指出,“海尔迈耶之问”重在“答案-发现”,缺失了“问题-发现”。要做好有组织的科研,需超越“海尔迈耶之问”,应用技术预见和巴斯德象限等方法。

超越“海尔迈耶之问”的新路径

应用技术预见设定愿景

科学技术的演进如生物进化般具有间断平衡性。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时,应采用引领性技术预见,使研究目标和里程碑更具颠覆性和想象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预见为有组织的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持。

巴斯德象限与利益相关方

1997年,唐纳德·斯托克斯提出的“巴斯德象限”超越了线性创新范式。应用巴斯德象限思维,将科学问题与产业需求、社会需要的痛点建立动态关联网络,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科研,促进成果转化。

科研管理的创新

有组织的科研应打破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探索交叉型项目经理制。建议建立一站式项目经理服务平台,为项目经理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

未来展望与制度创新

近年来,DeepMind、OpenAI等公司通过制度创新,专注于科技研发,推动开辟式创新。应优化科研捐赠和科技投资制度,构建科研类企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促进中国科研型企业的涌现。

作为DARPA的倡导者,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指出,应用研究应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在大科学时代,有组织的科研应能完整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推荐阅读  邦德激光荣获2025红点至尊奖 引领行业设计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