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揭露台中火力發電廠選址背後的歷史真相

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退休生活的點滴,卻意外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一位網友留言調侃:「怎麼不去台中火力發電廠幫台中人多吸一點空氣?」游錫堃隨即貼出36年前的一份報紙,揭示了這段被遺忘的歷史:原來,當年火力發電廠的選址本計劃在宜蘭蘇澳,但因宜蘭縣政府反對,最終落戶台中。
25日,游錫堃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張照片,分享他騎乘U-bike經過曾經工作的立法院時的感受,並表示「想念很多的老同事!但是,我不應該進去看他們,怕有時可能會害了他們」。然而,這篇看似平和的帖子卻引來了一位網友的尖銳評論,指責游錫堃過於閒暇,並建議他到台中火力發電廠「幫忙吸空氣」。
游錫堃的回應並不含糊,他貼出了一份1988年12月20日的報紙,報紙上專題報導的標題是「東南亞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來了!蘇澳火電廠對宜蘭的影響」。游錫堃指出:「看看當時的宜蘭縣⋯原來是要蓋在蘇澳的,因為宜蘭縣政府反對,台中縣政府贊成,所以就蓋到台中去了!」
歷史的選擇:從蘇澳到台中
這一段歷史選址的背後,反映出地方政府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和影響力。當年,宜蘭縣政府對於火力發電廠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表示擔憂,並最終成功阻止了其在蘇澳的建設。相反,台中縣政府則表示支持,為該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這一決定在當時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人對於發電廠的環境影響和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持有不同看法。宜蘭縣的反對被視為一場成功的環保運動,而台中則迎來了新的經濟機遇。
網友反應與歷史回顧
游錫堃的回應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一些網友表示:「不要隨便嘴一個活得比你久的歷史課本」,另一些則讚揚游錫堃的回應「比現在政府闢謠還有效率」。
有網友回憶起當年宜蘭人反對六輕的抗議行動,並感謝那些站出來反抗的人士,包括陳定南、游錫堃和宜蘭人民,認為他們守護了自己的家鄉。「歷史總是不斷重演,支持核能蓋在同意較多的縣市」,這樣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從過去中學習:未來的啟示
這段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也為當下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仍然是現代城市規劃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游錫堃的分享提醒我們,歷史的選擇往往影響深遠。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更多的公共參與和透明度,以確保決策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眾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增強。這一趨勢可能會影響未來的政策走向,促使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環境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