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0 月, 2025

《勇敢的心》第三期:刘建实教授的医学与人性之路

image-5025409-21901716

上海,2025年9月29日 /美通社/ — 近日,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推出《勇敢的心》系列视频第三期,与刘建实教授进行了深度对话。这位拥有40多年心脏外科经验的医生,分享了他从医多年的深刻感悟与伟大梦想。刘建实教授以其学者的理性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医学之路上稳步前行。

刘建实教授并不是那种追逐聚光灯的”明星”专家。他在医学界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而是其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从赴德深造到毅然回国,他的每一步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医学与人性交织的道路。

从德国到中国的医学旅程

刘建实的心脏外科医生生涯始于1995年,当时他应德国夏里特医院心脏中心院长Konertz教授的邀请,赴德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工作。2012年,他入选了”中国名医百强榜”。在德国度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工作时光后,刘建实选择回国,因为”这是中国心血管外科正向发展的时候”。

如今,他是上海德达医院外科中心主任,长期参与先天性心脏病公益筛查,累计筛查超过2万例,救治近千名患儿。刘建实教授强调,数量和规模从来不是成就的标准,他更关心的是医疗现代化进程中是否遗失了什么,是否真正思考过何为”医者”。

手术的真正目的

刘建实教授曾多次提出,他更愿意做一名”外科医生”,而不是单纯的”手术大师”。他认为,手术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为了患者更好的生活。

“手术大师只关心开刀,关心技术。他们不会去想,手术对生病孩子的影响,也不会去考虑,手术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刘建实

在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刘建实面对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让手术变得更加复杂。他表示,”我们做手术,不是为了做手术本身,而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命。”这是他作为医生最朴素的信仰。

超越医院的慈善救治

刘建实的医学之路不局限于医院的四壁。他连续多年参与德达医院的慈善活动,率队深入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与红十字会合作,德达医院通过慈善方式为超过1000名儿童进行了心脏手术。

“我觉得德达这个慈善救助工作,特别是和红十字会合作之后,做得还是蛮好的。”——刘建实

一个医生的梦想:培养未来

在《勇敢的心》最新一期视频中,刘建实坦言,他梦想建立起像德国或美国顶尖心脏中心那样的医生培养体系。他提到,美国的梅奥医疗、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以及他曾工作过的德国夏里特医院心脏中心,这些机构对医生的培养要求非常严格。

在德达医院,年轻医生正按着刘建实的梦想进行轮转、学习。他相信,只有当医生不再只是开刀的”手术大师”,而是拥有普遍关照和人文关怀的”外科医生”时,医学的未来才能真正光明。

“我这辈子就干这个了,干不了别的事。”——刘建实

刘建实教授对医生职业的纯粹与热爱,让他在医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宽广。他不仅是救治心脏的医生,更是守护人性的医者。他所做的每一台手术,所说的每一个诉求,所传递的每一个理念,都是在丈量着医学的边界,守护着人性的底线。

推荐阅读  强化房颤治疗:强生在亚太地区推出VARIPULSETM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