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节前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信号与经济影响

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释放了中期流动性信号。根据央行网站9月30日的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计划于2025年10月9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这一举措是在202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后的一次重要操作。买断式逆回购的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一年。其操作结果将通过央行官网对外披露。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背景与操作细节
买断式逆回购是一种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进行的操作,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10月将有8000亿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而央行的操作意味着10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3000亿。
此外,10月还有5000亿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央行将进行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可能等量续作。这意味着10月的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连续第5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流动性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
王青认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旨在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保持资金面稳定充裕。他指出,10月政府债券将大规模发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推进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将拉动配套贷款投放。
与此同时,股市的强势运行和居民存款“搬家”现象也可能导致资金面收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第三季度例会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与市场预期
王青预计,未来央行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两项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然而,中期流动性加量规模可能较此前每月6000亿的水平有所回落。
这一调整可能与四季度实施新一轮降准的预期有关。背后原因包括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走势、以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随着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进,四季度或将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
未来,央行的政策调整将继续关注经济增长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