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建:从空军雷达兵到文职精英的奋斗之路

盛夏时节,天气闷热,维修工间里机器轰鸣。修理工徐真建收起维修工具,完成测试,机器恢复运行。他跳下车,满脸汗污,战友喊道:“老徐快去洗把脸。”他举起手中发黑的手套,笑着说:“流汗最光荣。”
徐真建于2005年12月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雷达兵,曾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两次获得嘉奖。2007年退役后,徐真建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维修技术,在家乡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收益不错。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
从退役军人到文职人员
退役后,徐真建多次备考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但都未能如愿。直到2021年,西部战区陆军招聘电子类专业技能文职人员,徐真建终于成功“上岸”,那一年他34岁。
刚入职时,徐真建本以为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干好本职工作应该轻而易举。然而,部队装备在加速升级,想要做好维修工作并不容易。为了搞清一些装备的构造和故障产生的原因,他时常一个人在维修室反复拆装,研究到深夜。
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徐真建通过阅读、训练,向高工和老班长请教,想尽办法提升自己。他抓住机会,去院校、工厂和科研院所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真建很快脱颖而出。
两年前,单位一台装备出现故障,整体换件要花十几万元。徐真建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最后仅花了1万多元就恢复了装备性能。去年,徐真建主动请缨,参加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他白天待在维修间,对着一堆电路板反复地检测、焊接、调试,分析线路、排除故障,晚上又复习理论知识。
最终,他在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比赛项目中取得陆军第二、全军第十的优异成绩,荣立二等功。
从“天空蓝”到“孔雀蓝”
从现役军人到文职人员,徐真建的汗水和坚持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他说:“人不要怕流汗,虽然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前方的战场很广阔。”
徐真建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许多退役军人转型的缩影。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升级对文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真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未来,像徐真建这样的人才将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退役军人,鼓励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拼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