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推出“聚星”平台,重塑能源与AI生态
上海,2025年11月13日——11月12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第八届)电力需求侧管理创新大会暨虚拟电厂建设实践交流会在苏州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协鑫能科正式发布了其“聚星”虚拟电厂平台。该平台通过三级联动、融合贯通的智慧能源体系,全面赋能能源生产、存储、使用和交易的全链路。
“聚星”平台独创了“城市-运营商-企业”三级智慧体系,分别为聚星企业级虚拟电厂、聚星运营商级虚拟电厂以及聚星城市级虚拟电厂。企业级虚拟电厂能够实时监测数据、优化能源调度、处理故障报警,并具备数据分析和远程智能运维功能;运营商级虚拟电厂则是一个强大的“赋能中台”,能够高效聚合管理分布式资源,并具备跨区联动调度和电网响应联动功能;城市级虚拟电厂则是智慧电网的“总指挥”,负责聚合运营管理、需求对接发布、竞价优化出清、过程监控预警和收益精准结算等功能。
AI大模型的支撑
“聚星”平台的核心在于多维AI大模型的支撑,实现从电网需求预测、资源优化匹配到交易策略推荐的全流程智能化。协鑫能科的AI数智化开发技术架构,已达到千亿级别的大模型训练基础,确保了从电网到平台、到用户、到设备的秒级联动、模型测算和智慧分配。
截至目前,协鑫能科已在全国聚合可调负荷近100万千瓦,其中在江苏省内辅助服务市场的实际可调负荷占比超30%。
虚拟电厂的历史与发展
协鑫能科总裁费智在会上表示,公司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已有十余年,是国内较早探索这一模式的企业。目前,协鑫能科的业务已实现跨区域规模化发展,从江苏拓展至上海、浙江、四川、深圳等多个省市。凭借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公司平台管理用户规模已超20GW,为虚拟电厂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创新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并网与消纳挑战,虚拟电厂凭借其灵活的调节能力,成为碳中和社会能源结构的关键支柱之一。
未来展望
根据行业预测,到2027年和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将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以上。虚拟电厂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聚星”平台的推出,协鑫能科在推动能源与AI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该平台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利用,为全球能源行业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