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故频发,专家提醒牢记自救要点

7月6日,广西桂林雁山区柘木镇油麻滩附近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两名年轻男子不幸溺亡。据知情者透露,这两人是一对亲兄弟,均为二十多岁,他们从湖南来到桂林探亲。桂林市雁山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确认,遇难者中一人为医生,另一人在广东打工。
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溺水悲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7日,山东青岛一名女游客为捡手机不慎跌落海中,危急时刻,57岁的安徽阜阳籍女子刘玉荣奋不顾身跳海施救,成功将人救起。此前,6月22日,湖南张家界三名学生下河游泳溺水,其中一人被成功救援上岸,两人不幸遇难。而在6月15日,河南许昌鄢陵县三名小学生在鹤鸣湖广场游玩时不慎滑入深水区,最终两人救治无效死亡。
溺水事故频发的背景与原因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汛期,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增加了溺水风险。专家指出,许多人对水域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警惕,导致悲剧频发。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数据显示,每年夏季,全国各地因溺水导致的意外死亡人数占全年溺水事故的70%以上。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溺水自救与施救要点
在游泳过程中如遭遇溺水,切记不要慌乱,做到以下几点可极大增加获救几率:
- 放松身体向后仰,不要挣扎,防止下沉。人体的浮力主要集中在肺部,而重心在下半身,放松有助于浮在水面。
- 将双手举过头顶,抬起下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 注意周围是否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如空塑料瓶等,抱在身前有助于漂浮。
很多人误以为“人在溺水时会大声呼救”,但实际上,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以下是溺水的六个识别要点:
- 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 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 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 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人可能头前倾。
- 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眼神涣散,呼叫无反应。
专家建议与未来展望
专家建议,公众在汛期出游时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水域安全管理,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开展溺水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普及溺水自救和施救知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未来,随着社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溺水事故的防范措施将更加完善。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溺水事故的发生率有望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