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的千年瑞兽:文化传承与建筑艺术的交融

西夏陵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许多独特的建筑装饰构件,其中包括琉璃鸱吻、绿釉海狮、迦陵频伽和摩羯等千年瑞兽。这些瑞兽不仅以其别致的造型吸引眼球,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
在西夏陵成功申遗之际,“百闻不如一见”栏目带领观众走进遗址,近距离观察这些瑞兽,感受中原建筑文化与党项族审美的多元融合。
琉璃鸱吻:龙首鱼尾的艺术演变
鸱吻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海里的神兽,而西夏陵出土的琉璃鸱吻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古代琉璃鸱吻构件之一。其造型为典型的“龙首鱼尾”状,是鸱吻从鱼形向龙形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工艺水平不亚于同时期的辽、北宋。
“鸱口大张,尾出两鳍,呈现出一种动感与威严并存的美感。”
这种艺术风格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展示了西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迦陵频伽:佛教文化的象征
迦陵频伽,又名“妙音鸟”,是印度乐神、佛教神鸟。自宋金时期开始,它作为实物出现在建筑屋顶上。西夏陵中发现的迦陵频伽是唯一的一种垂兽,其形象与宋金时期的脊饰相似,反映了西夏对佛教的崇尚及中原建筑艺术的影响。
“头戴花冠,宝缯下垂,双手合十,迦陵频伽的形象充满了宗教的神圣感。”
这一发现不仅是对西夏建筑艺术的丰富,也是对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见证。
摩羯:从印度神话到西夏建筑
摩羯源于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神”,随佛教传入中国。西夏陵的摩羯继承了晚唐的摩羯纹样,见证了摩羯纹在中国“鱼化龙”的演变过程。
摩羯的形象在西夏陵中有鱼首鱼尾和龙首鱼尾两种,身两侧出羽翼,身形略呈半月形,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的体现。
套兽:古代建筑的防水智慧
套兽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防水构件,西夏陵的套兽最早出土于6号陵。其材质包括红陶、灰陶和绿釉陶,造型多样,整体呈龙首形。
“或大嘴满张,或下颌紧闭,套兽的设计不仅实用,更是艺术的体现。”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脊兽有着不同的象征和寓意,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平安如意的美好期许。
文化传承与未来展望
西夏陵的瑞兽不仅是建筑装饰的杰作,更是文化传承的符号。它们融合了神话传说与建筑艺术,见证了西夏王朝的辉煌。
随着西夏陵成功申遗,这些瑞兽将吸引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西夏文化的秘密。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记者:艾福梅、张泽钰、马思嘉
海报:张泽钰、于卓、栾云舒、张译文(实习生)
新华社宁夏分社出品
鸣谢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