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斗山遗址揭示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城址

近日,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斗山遗址揭示出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这是首次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如此古老的史前城址。此前,该区域最早的史前城址是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
斗山遗址坐落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斗山村西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距长江约30公里,南距太湖约25公里,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该遗址主要包含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遗存,是一处规模庞大、遗迹密集的史前聚落遗址。
考古发掘揭示古城结构
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多家机构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发掘面积已达约16000平方米。
在遗址的西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内外两道墙和三道壕沟,城址总体呈圆角方形,内墙及其外侧壕沟可以完整闭合。这些遗迹清晰地展示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城址结构,其中保存完好的内墙部分高达一米多。
“我们分析,斗山城址可能有内外两重城。城址的年代比较明确,壕沟内出土的陶片均为马家浜文化时期。”——考古总领队、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
发现重要的崧泽文化遗迹
除了马家浜文化的发现,考古人员还揭示了崧泽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等重要遗迹。崧泽文化墓葬超过140座,出土了玉钺、玉璜、石钺、石锛等随葬品,显示出该文化时期的繁荣与复杂性。
这些墓葬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显示了崧泽文化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部分高等级墓葬随葬品超过20件,规模和等级均较高。
学术价值与未来探索
在无锡召开的“斗山遗址考古现场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各大科研机构的16位专家对斗山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斗山遗址揭示的马家浜文化城址是目前长江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斗山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专家组成员
目前,长江流域与斗山遗址年代相仿的史前古城遗址还有湖南澧县的城头山遗址。作为“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斗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将继续进行,为深入阐释该区域在中国史前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价值作出积极探索。
接下来,联合考古队将按照大遗址考古的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系统全面地揭示斗山遗址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