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1 月, 2025

童年记忆中的旋律:那些年我爱过的歌

unnamed-file-51

去年,我正式退出了市青联,今年又退出了市青年文联。这两个团体与我参与的其他团体不同,因为它们有年龄限制,这意味着我不再是青年队伍的一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时的记忆变得愈发清晰。前几天,我在公园里听到几个小朋友唱歌,心里既欢喜又惆怅,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年我爱过的一些歌。

童年音乐课的记忆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团结路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度过的。虽然我已经不记得音乐课老师的姓名,但她的形象依然鲜明:三十多岁,齐耳短发,脸型方正。她的儿子与我同年级,我们常在课间一起踢毽子,因此我对她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她最初教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尽管班里的同学都知道自己是接班人,但唱得总是松松垮垮。每当这时,她会瞪大眼睛,显得格外威严,说:“拿出力气来!”

音乐课上的经典旋律

到了四年级,她开始教我们《送别》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教室里学唱《送别》,她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等到我们基本学会,她便搬起一架黑色的手风琴,边拉琴边带我们合唱。她告诉我们,这首歌的歌词是李叔同写的,但我们那时并不知道李叔同是谁,也不明白“长亭外,古道边”的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过程则是在多功能教室进行的,因为那里有一架钢琴。她弹奏钢琴时,十根手指灵活得像芭蕾舞演员,在琴键上欢快地跳跃着。

音乐老师的多才多艺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同学,老师既会拉手风琴又会弹钢琴,她怎么什么都会?她似乎真的什么都会,因为五年级开学第一堂课,她竟然教我们吹口琴。这让我十分惊讶,也因此立下志向,长大后要像她那样多才多艺。至今,我仍然保留着那只上海牌口琴,虽然包装的纸壳子早已破烂不堪。

流行音乐与经典旋律的碰撞

之后,我们接着跟她学唱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我们的田野》等歌曲。这些歌曲的旋律抒情柔婉,歌词自然流畅,特别吸引我。六年级时,校园里开始流行起了流行音乐,歌手们帅气、甜美的形象吸引了许多少男少女,我也曾沉浸其中,但我最爱的仍然是老师教的那几首歌。

音乐记忆的延续与影响

这些音乐课上的记忆不仅是我童年的一部分,也在后来的人生中不断影响着我。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记忆的载体。通过音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音乐的力量,它不仅能唤起人们的回忆,也能连接不同的时代和文化。正如那位音乐老师通过她的多才多艺影响了我,我也希望未来能够通过音乐去影响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  杭州发布“三江两岸一运河”法治文化带,推动法治文化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