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0 月, 2025

天门市出生人口逆势增长17%,生育政策成效几何?

17-1-2

在全国出生人口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湖北天门市却出现了“逆势回升”的现象。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市新生儿数量约为7217人,比2023年增长17%;2025年上半年也继续同比增长5.6%。相比之下,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约52万人,增幅约为5.8%。

天门市出生人口的显著回升,被外界解读为近年来该市推出的“大手笔”生育支持政策的结果。2025年7月23日,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在《中国人口报》上撰文指出,预计天门市将在2024年至2026年投入超过3亿元用于鼓励生育。根据现行政策,在天门生育二孩最高可获各项奖励补贴287188元,生育三孩最高可获奖补355988元。

政策推动与文化因素的叠加

天门市的“逆势增长”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石智雷指出,这一现象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效应,不应直接解释为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善。

一方面,2024年具有典型的“龙年”文化效应,历史经验显示龙年出生数往往会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全面放开后,存在补偿性“堆积释放”,此前因疫苗顾虑、婚礼推迟、就医不便等原因延后的生育,在2024年集中释放。

“天门市政府以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形成明显吸引,带来‘迁移选择效应’——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本地户籍家庭回到天门分娩、登记并领取补贴,从而抬升本地出生数。”

统计挑战与生育率的真实改善

在人口统计学中,衡量生育水平通常依赖总和生育率(TFR),而非单纯的出生人口增减。石智雷指出,天门目前尚未开展总和生育率的统计,而总和生育率更能反映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变化。

他强调,讨论总和生育率必须回到统计学的基本口径一致性。由于天门市外出务工人口比例高,户籍地与常住地长期错位,若用“户籍妇女”作分母会把大量并不常住本地的女性算入,导致分母虚高。

“在现有统计口径下,发布出生‘绝对量’的变动更为可行,但据此推断生育率改善并不严谨。”

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全国推广的挑战

天门市的生育政策吸引了全国的关注。近日,民建黑龙江省委会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李秋红率领课题组赴天门市开展专题调研,旨在借鉴当地经验。

人口学者、育娲人口智库执行长黄文政指出,天门市公布的出生人口同比增长数据确实显示出生率有明显上升,但如何理解其背后的生育率提升需要更谨慎的分析。

“地方补贴政策确实能短期内见效,但一旦在全国推行,其边际效应会递减,因为全国作为一个封闭样本空间,迁移所带来的额外刺激将不复存在。”

黄文政强调,要真正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必须由中央政府来出手。他测算显示,一个地方如果投入相当于GDP的1%用于生育支持,大致可以提升0.1的总和生育率。

2024年至2026年,天门市计划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然而,黄文政直言,这一比例远远不够,从长期目标来看,生育支持的支出占GDP比重应当达到5%左右。

“这是对未来人口和经济的投资,不是成本。”

天门市的生育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仍需长期观察和科学评估。未来,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长期、稳定、跨代际的制度安排,将是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的关键。

推荐阅读  美国CDC委员会拒绝明确建议接种COVID-19疫苗,引发争议

天门市出生人口逆势增长17%,生育政策成效几何?

17-

在全国出生人口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湖北天门市却出现了“逆势回升”的现象。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市新生儿约7217人,比2023年增长了17%;2025年上半年也继续同比增长5.6%。全国范围内,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人,相较于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了约52万人,增幅约为5.8%。

天门市出生人口的显著回升,被外界解读为近年来该市推出的“大手笔”生育支持政策的作用。2025年7月23日,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在《中国人口报》上撰文指出,预计天门市将在2024年至2026年投入超过3亿元用于鼓励生育。根据现行政策,在天门生育二孩可获得最高287188元的奖励补贴,生育三孩则可获得最高355988元的奖励补贴,这还不包括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

政策的影响与可持续性

然而,多位人口学者提醒,总和生育率(TFR)才是衡量生育水平的核心指标,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并不等于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变。由于人口统计口径分散和测算方法复杂等原因,天门目前尚无法提供生育率的权威数据。

专家指出,天门人口的“逆势增长”更可能是龙年生育偏好、疫情放开后的生育集中释放、迁移效应以及政策效果叠加的结果,而非生育意愿的根本性改善。其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还需要依赖长期、规范、权威的数据监测,以及更大力度的国家层面投入来检验。

天门的生育支持政策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辖区面积262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0万。2024年,天门市GDP为785.40亿元,在湖北省内排名第十六。2023年9月1日,天门市实施《关于鼓励生育的五条政策措施》,生育二孩、三孩且新生儿户籍登记在天门的天门户籍家庭,增加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市财政分别给予二孩、三孩家庭1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落实生育保险待遇,再发放300元的分娩补贴;二孩、三孩家庭分别获得5万元、10万元的购房认购券。

此后,当地支持生育政策多次“加码”。根据现行政策,除住房认购券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还可以获得基因筛查费用减免、一次性生育奖励、分娩补助、产假补助(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女职工除外)、育儿补贴等五项奖补。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石智雷多次到天门市调研。他分析指出,天门市近年出生人口的回升主要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效应,不应直接解释为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善。

一方面,2024年具有典型的“龙年”文化效应,历史经验显示龙年出生数往往上行;另一方面,疫情全面放开后存在补偿性“堆积释放”,此前因疫苗顾虑、婚礼推迟、就医不便等原因延后的生育,在2024年集中释放。同时,天门市政府以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形成明显吸引,带来“迁移选择效应”——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本地户籍家庭回到天门分娩、登记并领取补贴,从而抬升本地出生数。

“从更长周期看,2017年天门出生人口18019人,至2023年降至6004人,2024年虽增加至约7217人,仍仅相当于高位时期的三分之一。”——石智雷

黄文政,人口学者和育娲人口智库执行长,指出短期内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有限,因此一个地区一年内出生人口的增幅,大体可以近似看作生育率的增幅。然而,他提醒,天门的数据可能受到人口迁入的影响。

黄文政强调,地方补贴政策确实能短期内见效,但一旦在全国推行,其边际效应会递减,因为全国作为一个封闭样本空间,迁移所带来的额外刺激将不复存在。同时,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缺乏持续推动的动力。他指出,要真正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必须由中央政府来出手。

“一个地方如果投入相当于GDP的1%用于生育支持,大致可以提升0.1的总和生育率;而目前中国整体生育率仅在1.0左右,要回升至更替水平的2.1,至少需要十倍以上的投入。”——黄文政

2024年至2026年,天门市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2024年,天门市GDP为785.40亿元。黄文政直言,这一比例远远不够,从长期目标来看,生育支持的支出占GDP比重应当达到5%左右,才能真正扭转趋势。

未来,天门市的生育政策成效如何,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广泛的数据监测中得到检验。随着更多跨部门、跨地区的调研展开,天门的经验或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推荐阅读  天门市出生人口逆势增长17%,生育政策成效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