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出生人口逆势增长17%,生育政策成效几何?
 
                在全国出生人口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湖北天门市却出现了“逆势回升”的现象。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市新生儿数量约为7217人,比2023年增长17%;2025年上半年也继续同比增长5.6%。相比之下,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约52万人,增幅约为5.8%。
天门市出生人口的显著回升,被外界解读为近年来该市推出的“大手笔”生育支持政策的结果。2025年7月23日,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在《中国人口报》上撰文指出,预计天门市将在2024年至2026年投入超过3亿元用于鼓励生育。根据现行政策,在天门生育二孩最高可获各项奖励补贴287188元,生育三孩最高可获奖补355988元。
政策推动与文化因素的叠加
天门市的“逆势增长”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石智雷指出,这一现象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效应,不应直接解释为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善。
一方面,2024年具有典型的“龙年”文化效应,历史经验显示龙年出生数往往会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全面放开后,存在补偿性“堆积释放”,此前因疫苗顾虑、婚礼推迟、就医不便等原因延后的生育,在2024年集中释放。
“天门市政府以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形成明显吸引,带来‘迁移选择效应’——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本地户籍家庭回到天门分娩、登记并领取补贴,从而抬升本地出生数。”
统计挑战与生育率的真实改善
在人口统计学中,衡量生育水平通常依赖总和生育率(TFR),而非单纯的出生人口增减。石智雷指出,天门目前尚未开展总和生育率的统计,而总和生育率更能反映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变化。
他强调,讨论总和生育率必须回到统计学的基本口径一致性。由于天门市外出务工人口比例高,户籍地与常住地长期错位,若用“户籍妇女”作分母会把大量并不常住本地的女性算入,导致分母虚高。
“在现有统计口径下,发布出生‘绝对量’的变动更为可行,但据此推断生育率改善并不严谨。”
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全国推广的挑战
天门市的生育政策吸引了全国的关注。近日,民建黑龙江省委会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李秋红率领课题组赴天门市开展专题调研,旨在借鉴当地经验。
人口学者、育娲人口智库执行长黄文政指出,天门市公布的出生人口同比增长数据确实显示出生率有明显上升,但如何理解其背后的生育率提升需要更谨慎的分析。
“地方补贴政策确实能短期内见效,但一旦在全国推行,其边际效应会递减,因为全国作为一个封闭样本空间,迁移所带来的额外刺激将不复存在。”
黄文政强调,要真正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必须由中央政府来出手。他测算显示,一个地方如果投入相当于GDP的1%用于生育支持,大致可以提升0.1的总和生育率。
2024年至2026年,天门市计划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然而,黄文政直言,这一比例远远不够,从长期目标来看,生育支持的支出占GDP比重应当达到5%左右。
“这是对未来人口和经济的投资,不是成本。”
天门市的生育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仍需长期观察和科学评估。未来,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长期、稳定、跨代际的制度安排,将是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