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能驾驶:技术进展与挑战并存

天津日报记者 张家民 王赫岩报道,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融入市民的日常出行。智能驾驶公交车的平稳运行、无人快递车的街头穿梭,以及“智驾”私家车驶上高速,正成为天津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如何理性认识辅助驾驶的边界,如何与智能车辆实现安全协同,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记者近日走访了天津市的公交线路、快递配送点等“智驾”试点区域,实地探访智能出行试点的运行现状,以解码城市出行中的新变化。
智能公交车的试点运行
今年5月16日,天津市首条达到L4级自动驾驶标准的智能驾驶公交示范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吸引近千名市民预约体验。根据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智驾项目事业部部长李亚荣介绍,目前这条示范线路仍处于应用测试阶段,主要提供场景体验,暂时难以满足乘客的日常出行需求。
7月8日,记者乘坐从天津工业大学公交站发车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发现车辆整体运行平稳,但也遇到了一些小“挑战”。例如,在工一号路上,由于前方停有共享单车转运车辆,公交车只能临时变道前行。此外,违停车辆也时常导致智能公交车无法正常进出站。
“市民与智能公交‘相处’的关键,就是守法和文明出行。”——冯辰,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无人快递车的上路挑战
今年3月,一家快递公司在河北区投入了三辆无人快递接驳车,这些车辆达到L4级自动驾驶标准。公司工作人员指出,这些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立即刹停,但在道路坑洼或减速带处可能出现短时“卡顿”。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尽管无人快递车“聪明”,但仍需保持距离,以免误触感应装置导致紧急刹停。
智能驾驶的现状与未来
在西青区大寺镇的一家汽车4S店,销售人员展示了一款搭载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私家车。尽管车辆具备多项智能功能,但试驾人员强调,驾驶人仍需保持对方向盘的控制。
“智能驾驶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吗?目前市场上的‘智驾’功能本质上仍是‘驾驶辅助’。”——试驾人员
根据公安交管部门的提醒,驾驶自动化分为6级,其中L0至L2属于“驾驶辅助”,需由人全程监控驾驶。即便在“智驾”模式下,驾驶人仍需握紧方向盘,时刻关注车辆情况。
技术成熟的道路仍漫长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张捷指出,真正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驾驶,仍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目前,车路云协同技术尚未普及,道路管理与配套法律法规也尚未完善。
“智能驾驶技术从‘实用’到‘成熟’,仍需时间打磨。”——张捷,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教师
张捷强调,随着技术的深化和场景的拓展,人们需要在行为习惯和法律法规认知上进行调整。在当前阶段,交通安全仍需依赖人类的主动权,不能盲目信赖智能驾驶。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推进,市民和相关部门都需共同努力,以确保技术在提升出行便利的同时,不忽视安全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