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1 月, 2025

滕州:县级市中的通史馆奇迹

unnamed-file-222

自1986年起,滕州便在龙泉广场区域集中打造博物馆集群。如今,滕州以“一塔六馆”闻名,围绕着龙泉塔,建有两个国家一级馆和四个二级馆。滕州博物馆和汉画像石馆是一级馆,而王学仲艺术馆、鲁班馆、墨子馆和墨砚馆则为二级馆。

滕州的文物特色主要体现在青铜器、汉画像石和玉器上。滕州博物馆藏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代谱系之完整,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占有一席之地。滕州博物馆的定位是通史馆,这在县级市中极为少见。所谓通史馆,即从史前到夏商周、秦汉,直至近现代,各个文化时期的文物均有展示。

博物馆群的形成与发展

滕州博物馆的形成与当地丰富的遗址遗物密不可分。为此,滕州编纂了《滕州文物志》。第一卷涉及古遗址和古建筑,记录了滕州所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第二卷则主要介绍可移动的馆藏文物。今年计划出版第三卷,内容涵盖研究成果、机构和法规。

滕州的考古历史悠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考古学家董作宾在滕州发掘了安上和曹王墓。曹王墓群的发掘后来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地清理汉代画像石墓。滕州、南阳、徐州如今都有汉画像石博物馆。

从废品收购站到博物馆

滕州博物馆的初期发展得益于老馆长的努力。在六七十年代,他每天晚上都去废品收购站和田间地头翻找文物。当时很多人认为铜器和陶罐晦气,便将铜器卖到废品收购站,陶罐则被砸碎。老馆长夜里一件件收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馆藏。

八十年代末,博物馆设在王家祠堂,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地下文物大量出土。如今,馆内设有青铜专题馆,展示从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再到商周、秦汉的青铜器。

文化交融中的滕州文物

滕州的青铜器、玉器和画像石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还包含其他地域文化的元素。例如,凤鸟纹受到东夷文化的影响,饕餮纹则受商文化影响,画像石有楚文化的影响。

滕州的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体现了文化的兼爱与传承。正如滕州博物馆展厅一角所展示的那样,中华文明是一个兼爱、包容的大家庭,正因如此才能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是一个大家庭,正是因为兼爱、包容,才能延续至今。”

滕州博物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藏品和完整的时代谱系,更在于其作为县级市,能够建成通史馆的独特性。这一成就为其他县级市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推荐阅读  书评: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文明——顾立雅的开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