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來首波東北季風,颱風動向成焦點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 今(26)天下午至晚間,隨著冷心低壓東移,台灣上空的雲層將逐漸離開,預計明天將轉為較單純的大氣環境。屆時,僅受太平洋高壓帶來的偏東風影響,水氣減少,各地天氣普遍晴到多雲。然而,迎風面的東北角、東半部至恆春半島仍會有較多雲量及短暫陣雨的可能,西半部地區則以晴時多雲為主,午後山區附近可能出現小範圍的熱對流雷陣雨。
天氣分析師歐宗學在「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指出,週日的天氣型態將與週六相似。不過,由於高壓勢力稍微減弱,加上南方的博羅依颱風進入南海後,水氣會稍微增多,預計西半部午後雷陣雨的範圍及雨量可能會擴大,南部平地也可能受到影響。
未來一週天氣展望
歐宗學表示,下週的天氣仍偏向夏季型態。雖然北方開始頻繁有鋒面系統發展活動,但由於台灣附近的高壓仍然較強,這些系統尚未能南下影響台灣。預計至少到下週中期,台灣將持續維持晴到多雲的天氣,東部迎風面偶有較多雲量及零星降雨,西半部山區附近仍有小範圍的熱對流雷陣雨。
進入十月上旬後,西北太平洋面仍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生成發展的機會。歐宗學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低壓系統的具體生成區域或後續走向,因此無法評估是否會影響台灣。
首波東北季風來襲時機
根據歐宗學的分析,首波東北季風可能在國慶日前到來。然而,是否會受到其他天氣系統的干擾仍是未知數。至少在未來一週內,台灣仍將維持夏季高溫的天氣型態。
「至少在未來近一週內,台灣仍將維持夏季高溫型態。」— 歐宗學
颱風動向成為關注焦點
在颱風博羅依進入南海後,未來的動向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十月是颱風活動較為頻繁的月份,特別是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專家提醒,民眾需密切關注氣象局的最新預報,做好防颱準備。
這一系列天氣變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對農業、漁業等產業造成影響。根據過往經驗,颱風帶來的降雨有助於緩解水庫水位不足的問題,但也可能導致農作物受損。
未來一週,台灣民眾需隨時留意氣象變化,特別是在颱風季節,做好應對準備,以減少可能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