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9 月, 2025

台灣一週詐騙損失16億:假投資與網購詐騙猖獗

16-1-3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台灣近期詐騙案件頻傳,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165打詐儀錶板」數據顯示,過去一週(9月7日至9月13日),台灣因詐騙而損失的金額高達16.1億新台幣。其中,假投資詐騙成為吸金最多的手法,損失金額達6.3億新台幣。

這一數據引發社會關注,尤其是假投資詐騙的案例中,受害者往往被誘騙投資於看似高回報的項目,如貴金屬提煉,最終血本無歸。這類詐騙手法不僅令受害者蒙受財務損失,也對社會信任造成嚴重影響。

假投資詐騙的運作手法

在假投資詐騙的案例中,受害者通常是經由朋友介紹,認識自稱有專業背景的人士。這些詐騙者通常會精心設計一個看似合法且有前景的投資計畫,並通過多次會面和高檔餐廳的招待,逐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

一名受害者透露,他被邀請參加一個「貴金屬提煉」的投資計畫,詐騙者甚至安排技師與受害者會面,展示虛假的成功案例。受害者在不斷的遊說下,逐步將資金投入詐騙者的帳戶,最終損失達1500萬新台幣。

「辛辛苦苦投入的1500萬元,全都進了詐騙集團的口袋。」

網購詐騙的多樣手法

除了假投資詐騙,網購詐騙也是近期高發的詐騙類型。根據「165打詐儀錶板」的數據,上週共受理了909件網購詐騙案件。這類詐騙通常涉及虛假的交易平台和偽裝成銀行的詐騙電話。

一名賣家在臉書社團出售童書時,遭遇假買家要求使用「好賣+」交易平台。對方發來的連結實際上是一個偽裝的購物平台,隨後自稱銀行專員的人員通過電話指導賣家進行所謂的金融帳戶驗證,最終導致賣家帳戶的存款被逐漸轉走。

「等我回過神來,帳戶已經近乎一空。只能趕緊向警方報案。」

專家分析與未來展望

專家指出,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且利用人們對高回報的渴望和對網絡交易的信任進行詐騙。面對日益猖獗的詐騙行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需加強宣導,提升公眾的防範意識。

警方呼籲民眾在面對投資和網購時,應保持警覺,對於不熟悉的投資項目和交易平台應謹慎核實,避免落入詐騙陷阱。此外,警方也將持續強化打擊詐騙的力度,保護公眾的財產安全。

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詐騙手法的演變,如何有效防範詐騙將成為一個持續的挑戰。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更為安全的網絡環境,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

推荐阅读  花蓮凌晨發生規模4地震 深度18.7公里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