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交易量縮價跌:未來兩年挑戰重重

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及房貸緊縮等多重利空影響,2025年上半年台灣房市交易顯得冷清。彰銀(2801)在29日召開的法說會上對房市展望表示,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加上國內房市交易活絡度偏低,預估今、明年的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緩跌」的格局。
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七都上半年房市交易量中,新北市仍以逾萬件成交高居全台之冠,桃園則以近9千件緊追在後,顯示北台灣仍為買氣大宗。然而,觀察十大熱區表現,交易量較過往大幅縮水,尤其是桃園較去年同期衰退逾6成,量縮相當有感。
房市交易量顯著縮水
591指出,買方觀望氣氛濃厚,無論新建案或中古屋皆難倖免,導致買氣大起大落。桃園近年持續接收雙北、新竹外溢買盤,量能表現不俗,但在這波房市海嘯中,部分地區交易量直接腰斬進入冰河期。
新北市的中和、板橋、淡水、三重、新莊及新店等六區進入排行榜。其中,中和區受惠捷運萬大線支撐發展,現階段不僅房價表現緊追板橋,成交量更是跌幅最小的區域。板橋區作為新北一哥,年減則超過5成。
全台房市交易量下滑
根據永慶房屋統計顯示,與去年8月同期相比,全台房市交易量減少20%。具體來看,台北市年減12%;新北市年少16%;桃園市量縮13%;新竹縣市年減25%;台中市量縮26%;台南市減少23%;高雄市則量縮24%。
「交易量的縮水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買方的觀望情緒。」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8月各縣市買氣表現皆較上月疲弱,整體月減2.9%,年減21.4%,其中桃園月增逾15%,在七大都會區中表現最佳。
未來展望與挑戰
專家指出,台灣房市的未來走勢將取決於多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國際經濟環境及本地市場需求。由於目前的市場不確定性,買方和賣方都需謹慎行事。
房市專家李明表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房市的回暖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情況下。」
未來兩年,台灣房市將面臨量縮價跌的挑戰,市場各方需謹慎應對,以確保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