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8 月, 2025

台美關稅談判陷僵局:美國要求台灣增加投資

featured-lonnews-com

台灣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基地,同時也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自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台灣便迅速與華府展開談判。然而,川普於8月1日宣布對台灣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並預計於8月7日正式實施,這一舉動讓外界憂心忡忡。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台灣未能在川普設定的8月1日截止期限前達成貿易協議,這使得美國可能為了改善美中關係而淡化對台灣的安全支持。此時,台灣正處於政治敏感期,總統賴清德與在野黨展開激烈對峙,並進行大規模罷免運動。

美國對台政策的潛在轉向

外界質疑川普政府的舉動是否意味著美國不再如過去般堅定支持台灣對抗中共的壓力。北京不斷聲稱擁有台灣主權,甚至威脅不放棄使用武力。據傳,美國政府不但拒絕賴清德8月4日出訪中南美洲友邦「過境紐約」的要求,還考慮將原本於6月延期的雙邊國防對話進一步「降低規格」。

台美兩地觀察人士擔憂,這些動作可能意味著美國對台政策出現重大轉向,特別是川普正積極尋求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並安排與習近平舉行「川習會」。

關稅談判的內幕

據熟悉美台關稅談判內情的人士透露,他們擔心美國對華政策轉變,會直接衝擊到美台雙邊的經貿關係。兩名台灣官員和一名美國官員指出,其實台美雙方談判代表早在7月8日就市場開放等關稅協議核心議題達成基本共識,但後來擱置協議。

「川普擱置協議可能有幾個原因,但我認為,可能是因為美中貿易談判的考量。」一名知情人士分析。

當美國白宮公布各國關稅,賴清德於8月1日舉行總統府記者會,說明台美貿易談判的情況。他指出:「20%絕非台灣的目標,我們會持續談判,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關稅水準。」

台灣的投資壓力

《金融時報》引述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協議之所以拖延,主要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多次介入,要求台灣比照日韓模式,承諾在美國進行大規模額外投資。

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今年稍早已經宣布,將美國投資金額從650億美元大幅提高到1650億美元,台灣原本希望這項承諾能夠減輕部分壓力。然而,國民黨認為,台積電的投資承諾等於是把台灣的重要談判籌碼拱手讓人。

「未來涉及戰略產業的談判,政府應該要更加謹慎。」國民黨表示。

未來展望與挑戰

業界人士質疑,用承諾數千億美元投資來「買」更低關稅稅率的做法並不划算。一名台灣科技業高層直言:「如果未來晶片關稅真的有殺傷力,反正他們也會逼我們在美國增加更多產能。所以現在就承諾什麼巨額投資基金,都不是一件好的買賣。」

隨著美台關稅談判的進一步推進,台灣政府將面臨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與應對美國要求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未來,雙方能否達成一個對彼此都有利的協議,將成為觀察的重點。

推荐阅读  柯震東台北電影節紅毯亮相 兼任評審揭幕後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