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0 月, 2025

台风“桦加沙”引发海水倒灌:天文潮与风暴潮的双重冲击

unnamed-file-1214

新华社广州9月26日电(记者田宇、胡拿云)——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导致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发生海水倒灌现象。部分地区水浸高度一度超过1.5米,海水甚至灌入地下车库,鱼群被冲上岸。

海水倒灌是指海水通过地表或地下进入陆地,通常发生于沿海地区或河流入海口。此现象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地质结构、潮汐、台风等。此次台风“桦加沙”为何导致如此严重的海水倒灌?这种灾害有哪些后果?我们又该如何防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天文潮与风暴潮的叠加效应

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敏指出,理解此次海水倒灌现象,必须了解两种“潮”。

天文潮与风暴潮的形成

在没有天气系统影响时,海洋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会产生周期性涨落现象,即天文潮。当海面上有台风生成并靠近岸边时,强风会将海水推向岸边,同时气压骤降使海面升高。这些因素叠加导致沿海水位异常上涨,形成风暴潮。

“风暴潮叠加在正常天文潮位之上,引起的沿岸海水暴涨,潮位就可能超警戒。如果遇到天文大潮,出现的潮位会更高。”—— 张敏

值得注意的是,台风“桦加沙”影响期间,广东沿海正处于天文大潮期。24日天文高高潮距离蓝色警戒潮位在50至90厘米之间,同时“桦加沙”以台风级别登陆阳江,带来了强风暴潮过程。

海水倒灌的严重影响

广东省沿岸出现了278厘米的过程最大风暴增水,珠江口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等多个沿海地市出现超红色警戒的高潮位,惠州市出现超橙色警戒的高潮位。

数据显示,位于珠海香洲岸段的珠海海洋站测得208厘米的风暴增水,且最大增水叠加在天文高潮上,最高潮位达328厘米(按1985国家高程基准),超过红色警戒潮位43厘米。

记者在广东省应急指挥部看到,珠海等地海浪汹涌,岸边海水像爆炸一般掀起巨浪,甚至可达两层楼的高度,随即重重拍到岸上,留下白色泡沫。岸上已是一片汪洋,海面和路面基本齐平。

防范与应对措施

面对海水倒灌,我们能提前做些什么?防范海水倒灌,风暴潮预警至关重要。风暴潮预警是海洋预报部门研判和预测风暴潮的发生时间、强度及影响范围,向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警示信息,为沿海地区争取防御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决策部署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张敏

台风来临前,应在可能受影响的低洼岸段提前设置防潮板或防潮沙袋,入海的地下管网及时封闭,腾空和关闭水闸,预留排涝空间,做好堤防隐患点的加固除险工作。

对已经出现海水倒灌险情的区域,应迅速引导人员沿预设安全路径疏散,或者在原地向高层安全区避难,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海水倒灌造成的损失。

推荐阅读  秦代刻石揭示黄河源头千年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