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7 月, 2025

四川“文鳐”系统与尾座式无人机亮相应急演练 引领防灾救灾新潮流

unnamed-file-641

7月15日,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文鳐”系统和尾座式无人机首次参与“应急使命·2025”高原山区防灾救灾演习活动中,这一创新技术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悉,这款尾座涵道式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其科幻风格的外形和先进的技术性能吸引了众多目光。它搭载了红外和可见光球头,翼展2.6米,高1.8米,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能够快速更换任务载荷。

技术创新与多功能应用

尾座式无人机的设计旨在结合旋翼机的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无人机的高速巡航优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设计使得无人机不仅部署更为便捷,还具备无损回收、快速飞行、低成本使用等特点。

“文鳐”系统则是这一无人机的核心管控系统,基于成飞多功能无人机协同管控系统开发而成。在演习中,该系统展示了其在大规模应急投送场景下的集中管控能力,能够自主完成目标分配、航线规划和威胁规避。

突破传统管控系统的局限

与市面上大多数仅能监视飞行器的管控系统不同,“文鳐”系统通过中心化的自动调度规划算法,实现了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审批、航线规划和威胁规避。

“这不仅实现了快速响应,还能有效利用空域和航空器资源。”——公司研发人员

该系统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森林防火、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民用领域。未来,研发团队计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自主决策能力。

应急演练中的实际应用

在应急演练中,尾座式无人机首先负责前进侦察,确认灾情地点后,将信息回传至“文鳐”管控系统。随后,系统指挥载货无人机进行应急物资投送,并实时同步每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这种快速响应机制不仅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还展示了无人机在复杂地形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未来,成飞计划打造“文鳐”开发者社区,推动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文鳐”系统和尾座式无人机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无人机技术的又一次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系统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防灾救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飞的研发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提升无人机的航时航程和任务装载能力,并通过集成通用硬件和操作系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此次演习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文鳐”系统的强大功能,也为未来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荐阅读  南韓經海路遣返6名北韓人,強調人道主義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