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月, 2025

首个全国科普月:高阶前沿科普活动点燃河南青少年科学热情

unnamed-file-32

作为河南省全国科普月的重要活动之一,“高阶前沿科普河南行”活动于9月22日至26日顺利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多家顶尖机构的9位知名专家,走进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四地,为青少年带来了24场精彩的科学课程。

活动以高质量的科普内容为特色,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未知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青少年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还被启迪了科学梦想。

多元化科学课程点燃兴趣

在漯河召陵中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光学天文研究部主任姜晓军以《宇宙之美》为题,通过震撼的天文影像展示了星系演化与宇宙奥秘,引发学生们对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则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他以“人是鱼变的吗”这一悬念开场,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壮阔历程。

在平顶山光明路小学,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特聘研究员李明涛聚焦“调皮的小行星”,引导青少年思考行星防御和航天强国建设的可能性。

科技与生活的深度结合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的课程则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杨鑫主讲,他从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原理、挑战与应用,为孩子们带来了《身份识别的奥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科普课程。

在驻马店第三十三小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粟多武分享了计量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南极科考的亲身经历,带领孩子们“云游”极地冰原,鼓励他们以“两弹一星”精神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从古代智慧到未来科技

在漯河市郾城小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森以《趣说机器人》为题,将复杂的科技原理转化成生动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从古代机械智慧漫步至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

平顶山市一中的课程则由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副主任张保国主讲,他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和前沿研究成果,揭示了石墨烯如何“从铅笔改变世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材料革命”的魅力。

科技创新的未来展望

在许昌市第十六中学,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副所长周红磊讲授了《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展示了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无限可能。

许昌市第六中学的课程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双双主讲,他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孩子们分享人工智能的“智”与“能”,引导他们思考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社会的影响。

此次活动不仅是河南省全国科普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汇聚顶尖科技力量、深入基层播撒科学种子的有力举措。未来,省科协将持续加强与高端科技科普资源的对接,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守正创新,为中原大地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能。

推荐阅读  莱特维健与中科院合作,推动口服抗衰市场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