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稽查酸化食品:罰款總額達56萬元,粉圓添加物超標成焦點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酸化罐頭食品製造業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稽查。截至8月8日,已檢查32家酸化食品製造業者,並抽查52件產品標示及54件產品或原料。此次稽查結果顯示,多家企業存在不符合規定的情況,總計裁處新台幣56萬元罰款。
在此次稽查中,新北市鼎珍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樹林廠被發現即食粉圓中菸鹼醯胺的使用量超標,遭罰3萬元。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指出,該廠不僅在添加劑使用上出現問題,還在多次檢查中暴露出其他衛生隱患。
稽查發現的多重問題
此次稽查專案中,發現1家企業的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複查不合格,3家企業的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複查不合格,4件產品標示不符規定,2家專門職業人員不合格。此外,還有1家企業使用食品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鄭維智進一步說明,鼎珍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3月19日的初查中,工廠天花板存在隙縫,可能成為病媒蚊入侵的隱患,因此要求改善。然而,4月25日的GHP複查仍不合格,導致6萬元的罰款。此外,該廠在生物性危害分析上存在缺漏,HACCP複查不合格,矯正措施不完整,最終被罰12萬元。
食用油脂製造業同樣面臨挑戰
食藥署同時公布了「114年食用油脂製造業稽查專案」的結果,檢查了71家食用油脂製造業者,抽查123件產品標示及123件食用油脂原料或產品。其中6件食用油脂產品標示不合格,相關衛生局已依法處理,總計裁處19萬元。
「此次稽查專案顯示出食品製造業在標示及添加物使用上的普遍問題,這需要業者更嚴格地遵循規範。」——鄭維智
專家意見與未來展望
食品安全專家指出,這次稽查結果反映出食品製造業在遵循安全標準上的不足,特別是在添加物的使用和產品標示上。專家建議,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確保所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以避免類似情況重演。
未來,食藥署計劃加強對食品製造業的監管,並推動企業自我檢查機制,以提升整體食品安全水平。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和產品,以保障自身健康。
這次稽查行動不僅是對食品製造業的一次警示,也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食品安全管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