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0 月, 2025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打击私域直播侵害老年消费者行为

unnamed-file-36

近年来,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以及“直播领福利”等形式,精准“围猎”老年群体,通过私域直播实施虚假营销,严重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25年10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杨洪丰指出,私域直播相较于公域直播,是一种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互动营销直播活动。企业或个人通过自有流量池(如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等)与用户进行互动沟通。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包括用户精准性、购买意愿高转化率、以及封闭性与隐蔽性等。

私域直播的特征与问题

与传统虚假宣传行为相比,私域直播的用户精准性使得商家能够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营销。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产品营销。由于受众经过筛选,对品牌或产品已有一定认知,因此购买意愿更强。此外,私域直播多聚集在封闭性强的第三方平台,平台管理规则相对宽松,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宣传的案件中,常涉及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商家通过低价商品、免费体验活动引流,用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伪造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神器”,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

“专家人设”与产品资质造假

此外,一些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而所谓“专家”往往没有真实的专业背景和资质。产品资质造假也是常见问题,一些私域直播间销售的产品没有合法资质,却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误导消费。例如,将普通食品宣传为具有治疗功效的药品,或将普通保健品宣传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产品。

“上述行为特征和问题表现,给监管执法工作带来了主动监控监测难、‘私域’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追溯难等困难和挑战。”

市场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面对这些挑战,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电子取证固证、跨区域协同办案、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等手段,着力提升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据界面新闻从发布会了解到,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涉及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随着私域直播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监管这一新兴领域成为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私域直播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市场监管总局的此次行动表明,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尤其是保护老年消费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  驾校教练车新规将于2026年实施,推动新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