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8 月, 2025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从改革先锋到全球创新中心

featured-lonnews-com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建立45周年的纪念日。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半小时落户”的深圳效率,再到“日均数百项专利”的深圳质量,这座由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共同缔造的城市,始终在创新和发展的前沿勇立潮头。

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五年来,深圳牢记使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发展水平再跃升。

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深圳湾的摩天大楼与远处巨轮的航道交相辉映,勾勒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蓬勃脉动。翻开深圳这五年的“成绩单”,数据引人注目。

2020年至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达到3.68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高达18.4亿元。

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和1/8。这显示出深圳在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双重成就。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在土地空间小、经济体量大的基础上实现高增长,改革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始终处于破解中国发展道路上难题与挑战的第一线。市人大常委会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出台了一系列首创性法规,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开放引领打造共赢新格局

“这里政策环境好,我是来圆创业梦的。”今年5月,史渊源在深圳创立了深港细胞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利用深港两地科研、产业、政策等优势,推动细胞治疗快速实现临床转化和产业落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圳着力破解制约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港澳及国际创新主体在深圳建设创新平台。

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进出口总额超7000亿元,增长42.4%。

依托前海、河套、蛇口等重大平台,深圳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民生为本书写幸福新答卷

“从申请到落户只用了3天,孩子上学问题一并解决,这里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来自江西的电工张永亮通过“秒批”入户政策全家落户深圳,女儿顺利入读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自2020年“百万学位攻坚战”实施以来,深圳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在民生服务领域,深圳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供给、城市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关键环节。

2024年,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156.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67.2%。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陶永欣表示,在财政压力加大、政府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深圳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如今的深圳,正努力破解超大城市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深圳的先行示范,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要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城市与社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深圳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深圳力量。

推荐阅读  美国提高407种钢铝产品关税至50%以振兴国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