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领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数量全国领先

全球“灯塔工厂”的最新名单于9月16日揭晓,分布在7个国家的12座工厂获得这一称号。其中,上海的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使得上海的“灯塔工厂”数量达到7座,与青岛并列全国第一。
“灯塔工厂”评选由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于2018年共同发起,至今全球已有201家工厂获此殊荣。这些工厂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并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被视为智能工厂的标杆。
上海的智能制造战略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上海正在加速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累计建成5座世界灯塔工厂,新增12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的推广和落地应用。
从上海市经信委获得的数据表明,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保持良好势头,依托智能工厂能级提升等项目为抓手,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带动上海智能制造领域固定资产等类型投资超8.28亿元。
灯塔工厂的典范: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
以2024年获评“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为例,该厂拥有70多条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总数超过600台,自动化率高达74%。此外,工厂还运用了100多台机器人和10台智能AGV,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化搬运和生产线的灵活调整。
在第三代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可将生产速度提高65%,并将设备投资复用率提升85%。这座工厂还将AR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产线故障修复中,可以将新维修员工的培训时间缩短50%,并将故障维修时间缩短30%。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表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化系统和闭环管理系统,工厂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AI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施耐德电器提供的资料显示,普陀工厂将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运营全环节,实现管理和决策优化,推动全系统、全链条效率的提升。AI支持的端到端供应链系统紧密连接上下游伙伴,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了67%。
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科技公司,长期专注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其自研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拥有30多个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及定制开发,适配不同实验需求。
位于上海浦东的AI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验,帮助企业更快、更高效地筛选到合适的药物分子。通过机器人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更精确、更安全,还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执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极大地提升了人效和数据收集能力。
未来展望与挑战
智能工厂已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不同企业对于智能工厂的内涵理解也有所不同。冒飞飞表示,施耐德电器并不追求极致的前沿技术,而是追求极致的回报率。晶泰科技则认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行业的研发创新未来需要借助AI等前沿技术在正确的领域做更深度的赋能。
无论医药还是新材料,AI落地面临一个共性挑战,即许多领域都有“一米宽、百米深”的特性,需要企业极度专注和深入,才能将AI应用于具体场景,发挥AI技术的最大价值。晶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药行业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企业必须追求更高的产业价值,运用AI技术找到正确的问题,并配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数据。
在数据驱动方面,冒飞飞持有相同的观点,“数据沉淀着我们的业务流程,我们的专家经验,以及我们工艺机理与业务的耦合。”他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一直是我们转型变革的基础。”为此,施耐德电气为蓝领工人提供综合培训,以适应智能工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