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票根码”助力消费升级,推动“票根经济”发展

上海市于10月15日启动了一项新的消费试点计划,旨在通过“票根码”推动“票根经济”的发展。该计划由上海市商务委指导,上海市服务消费促进会发起,消费者可以通过观演、观赛、观展的门票领取“上海票根码”,在餐饮、娱乐、零售等商户享受折扣优惠。
上海市服务消费促进会成立于2024年7月,致力于提升上海的服务消费质量,构建高品质的服务消费体系,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根据上海市服务消费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范林根的介绍,此次试点是上海系统化推进“票根经济”的首次尝试,活动将从10月18日持续至11月15日。
首批试点活动与商户名单
首批“票根”清单包括五场热门演唱会、顶级文化演出和重大体育赛事,其中包括10月18日的威神V演唱会、白举纲演唱会,11月8日的萧敬腾演唱会,以及11月14日至15日的黑眼豆豆演唱会。此外,10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也在其中。
与此同时,参与联动消费试点的商户名单包括97家商户,分布在正大广场、世博源购物中心、前滩太古里、前滩公园巷、飞洲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优惠幅度从6折到9.5折不等,商户选址贴合观众消费场景,方便大家观演前后吃饭、逛街、休闲。
“票根码”系统的创新与优势
“票根码”试点初期有明确的参与条件与操作流程:消费者购票后,支付宝会自动推送“票根码”,也可通过购票时的二维码扫码领取。消费时只需出示“票根码”,通过支付宝结算即可自动享受折扣。优惠有效期为演出日的前3天至后3天,总共7天,既覆盖了外地游客来沪观演的停留时间,也避免商户负担过重。
此次“票根码”试点并非凭空推出,而是源于上海对“票根经济”的长期探索。今年2月,上海发布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提及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今年5月印发的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支持购物中心、景点为持有节展赛会票(证)的消费者提供优惠。
“以前一场活动结束,联动就终止了。现在有了‘票根码’平台,演出活动可以随时加进来,商户也可以随时调整优惠,能常年运行。”——范林根
未来发展与影响
在启动“票根码”试点的同时,上海市服务消费促进会已规划在多个维度推动“票根码”扩大辐射面。票务方面,下一步将接入大麦、猫眼两大主流平台,同时还将纳入包括久事体育在内的赛事票务渠道,这些平台能覆盖上海80%-90%的演出、体育赛事和展览,基本实现主流活动全覆盖。
支付端层面,“票根码”将在支付宝基础上,逐步接入微信支付和银联云闪付。这三大支付渠道占全市数字支付的90%以上,能覆盖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长远而言,“票根码”吸引的将不仅是本地消费者,外省市乃至国外游客也将成为使用者。在范林根看来,本地观众主要是餐饮消费,但外地游客会住酒店、逛景点,带动的是旅游、住宿、零售等综合消费,消费拉动效应会更明显。
“未来希望能够实现一码在手,联动全市消费,打破过去一个活动一个码的各自为战,让‘票根经济’成为上海消费升级的新引擎。”——范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