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面包房面临破产:40年老字号的艰难抉择
10月26日,关于上海静安面包房即将关闭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网友纷纷晒出上海万航渡路门店货架清空、张贴卡券兑换公告的图片,唤起了许多人对“童年味觉记忆消失”的感慨。根据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10月21日的公告,上海锦江资本有限公司以“上海静安面包房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记者致电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申请人向法院提交静安面包房破产相关申请,法院正处于审查阶段。”
静安面包房的历史与现状
静安面包房成立于1985年9月,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式面包房,由静安宾馆和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资创立。其控股股东为静安面包房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5.37%;另一股东为上海锦江国际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63%。
巅峰时期,静安面包房曾拥有42家直营店、两大中心工厂及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服务过APEC会议、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成为几代上海人的“童年味觉符号”。
破产清算的信号与市场反应
上海数科律师事务所的王心竹表示,如果静安面包房公司及股东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法院在审查符合破产清算条件后,将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破产程序将正式启动。
截至10月26日晚,仅有大木桥路、万航渡路、石泉路三家门店确定继续营业,官方尚未明确这些门店的具体经营期限,其余门店则已终止运营。10月27日中午,记者在万航渡路店看到,尽管门店仍在营业,但店内已无商品继续销售。
行业分析与老字号的困境
一位长期关注烘焙行业的分析师指出,静安面包房早期通过中心工厂集中生产保障品质,将法式工艺与海派口味结合,曾占据上海中高端烘焙市场重要份额。但近年来,品牌逐渐陷入发展困境,老顾客频繁提到“价格偏高”、“性价比低”等评价。
分析师指出,静安面包房的租金、人力成本较高,且近年未推出现象级新品,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沪上老字号通过多维转型实现逆势增长。例如,沈大成在中秋节推出小煤球鲜肉月饼,成功吸引消费者。
未来展望与转型挑战
静安面包房的破产清算反映了传统老字号在消费升级与网红经济冲击下的转型困境。情怀仍是老字号的珍贵资产,但在理性消费时代,唯有贴近市场需求、主动转型,才能让“童年的味道”延续下去。
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广大的消费群体。静安面包房曾尝试推出巧克力榛子酱、咸蛋黄等口味吐司,但未能形成市场记忆点,品牌形象仍停留在“老牌面包房”的模糊认知。
在烘焙店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静安面包房既无网红店的社交属性,也无供应链价格优势,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未来,若不及时调整策略,可能导致客流流失,进一步加剧品牌的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