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 月, 2025

上海虹桥品汇:从进博会溢出效应到千亿贸易枢纽的崛起

unnamed-file-471

在虹桥国际咖啡港的展示区,上海虹桥品汇总经理蔡军指着货架上的咖啡豆,介绍道:“从生豆烘焙到茶咖创新,一杯咖啡背后聚集了200多家咖啡产业供应商、全球60个国家的供应链网络。”9月9日,界面新闻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这座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平台,见证其从单一展示交易场所向覆盖120国、6000余品牌的国际贸易枢纽转型。

按照规划,到“十五五”末,这里将冲刺千亿级交易额,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进口贸易的关键节点。在虹桥品汇21万平方米的商贸体验中心内,咖啡与红酒两大品类构成了“一带一路”贸易的鲜活注脚。

咖啡与红酒:从展会到市场的成功案例

在虹桥国际咖啡港的展板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线上线下聚集200余家咖啡产业供应商,产品范围“从种子到杯子”,覆盖全球60个国家展商,其中47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带动贸易额30亿元。

海南中豫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咖啡贸易“新手”,该企业去年参加虹桥品汇举办的“中国之选”全球咖啡生豆大赛,其选送的两款非洲咖啡豆分别荣获“最具潜力奖”与“消费者最喜爱奖”。海南中豫随即在虹桥品汇布设展位,并逐渐在中国咖啡豆贸易市场打出名号。

与虹桥国际咖啡港相呼应,虹桥国际酒窖里则上演着“从两箱酒到一个产业”的故事。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贸易事业部市场拓展总监潘琦回忆,2022年,英国格拉斯哥商会希望把当地的威士忌带到中国市场,却苦于没有渠道。东方创业通过进博会和虹桥品汇平台将两箱酒引入国内,没想到一炮而红。

专业服务与本土化策略

短短三年,“两箱酒”逐渐发展为稳定的贸易合作,已将渠道从沿海拓展至内地,甚至推动了中英地方城市间的经贸往来。今年,格拉斯哥市还成为第十一届上交会境外主宾城。

ITALIAN WINE BRANDS亚太区域负责人Federico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在该酒庄的亚洲区市场排名第一,希望通过虹桥品汇平台继续扩大业务,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了解意大利葡萄酒的特点。“意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希望在这个平台认识合作伙伴,一起扩大市场。”

虹桥国际酒窖通过引入专业进口商与运营商,提供贸易、推广、品鉴全链条服务,目前带动贸易额10亿元,酒品多来自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国家。

“本土化是海外品牌入华的最大难题。”虹桥品汇副总经理颜奕斌举例,一款法国进口红酒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调整设计——每年依据中国生肖推出“西方视角的生肖标”,“蛇标就是典型,既保留法国设计风格,又贴合中国消费者偏好。”

创新与未来展望

进口商品从“展会亮相”到“货架销售”,需跨越物流、资金、渠道三重门槛。虹桥品汇的解法是:前端建直播基地打通销路,后端靠保税中心降低成本。

在品汇60间直播间内,主播们正对着镜头介绍进口美妆与食品。这个2022年10月启用的直播基地,不仅是“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核心阵地,还与巴基斯坦、柬埔寨等8个国家的线上国家馆合作,将“展品”直接转化为“网销商品”。

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潘浩骏解释,基地的核心价值在于“资源聚合”:依托东方国际的供应链优势与国企背景,将分散的进口品牌、商品集中到直播场景,同时提供贸易撮合服务。

保税物流中心则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一环”。在5万平方米的保税区内,货架上的进口商品无需立即缴税,企业可先展示销售,再根据实际销量缴税。

“缓交税能直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尤其对中小品牌来说,相当于降低了入华门槛。”虹桥品汇供应链部经理李光林说。目前,该保税中心单位面积进口额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进口订单量与交易额均为上海第一,进博会“展转保”“展转跨”等政策也在此落地,商品可快速从展会转入保税区,再分拨至全国。

“十四五”期间,虹桥品汇实现了从0到500亿元交易额的突破,“十五五”的目标是向千亿级国际贸易集聚平台迈进。这一目标的背后,是平台功能的持续扩容。

目前,虹桥品汇已形成“保税物流+商贸体验+展贸办公”的三维布局:展贸中心A栋聚集了咖啡港、酒窖、直播基地等子平台,承担商品展示与交易功能;B栋则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与六大重点产业,打造进口高端工业品首发平台,低空经济产业园、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也在规划中。

“我们不只是卖商品,更是搭建一个贸易生态。”蔡军表示,虹桥品汇的核心价值在于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让海外品牌通过这里触达中国市场,让国内企业借助这里链接全球供应链。

推荐阅读  英國跨性別性侵案引發性同意與性別認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