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斥资1.4亿元为学生配运动手环引发争议

上海市教育局近日宣布,将在全市12个区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采购运动手环,总预算金额约为1.4亿元。这一计划旨在通过体育课数据采集与学生运动安全监测,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质量。然而,该举措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据上游新闻报道,以嘉定区为例,计划投入约2480万元采购10.88万套运动手环及其配套设备,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学生全覆盖。对此,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由区级统一招标,政府财政拨款采购,设备将免费发放给学生。
背景与政策支持
上海市教委在2025年6月发布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学生每天累计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这包括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与课后锻炼等,并推动“智慧体育”建设。
根据“上海教育”政务公众号的消息,上海将指导各区为学生配置运动手环,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该政策的出台,反映了上海市在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长远规划。
争议与公众反应
尽管政府的初衷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质量,但这一计划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家长质疑运动手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担心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有家长表示:“运动手环是否真的能提升孩子的运动水平?还是仅仅是增加了一项监控手段?”另一些人则担忧数据隐私问题,担心孩子的运动数据可能被不当使用。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教育专家指出,运动手环作为一种科技工具,确实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但其实际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和管理这些数据。上海体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如果能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反馈机制,运动手环将有助于个性化体育教学。”
未来,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及设备技术参数尚未公布。金山区教育局表示,未来将出台配套使用细则,家长可通过学校反馈使用问题。目前相关采购计划处于意向公示阶段。
“运动手环项目的成败,不仅仅在于设备本身,还在于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总体来看,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是上海市深化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一次重要尝试。随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运动手环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