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月, 2025

日本物價飆升,千元消費心理防線全面失守

unnamed-file-156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日本物價持續飆升,長期以來的「千元防線」正面臨全面失守的危機。對於日本消費者來說,千元日圓一直是衡量消費是否划算的心理門檻。然而,隨著通貨膨脹加劇,這一心理基準正在崩潰,不僅影響到當地居民,也讓前往日本旅遊的台灣人感受到「便宜日本」的印象正在逐漸消失。

來自台北的陳小姐近日在東京旅遊時,對於餐廳菜單上的價格感到驚訝。「這碗拉麵怎麼要1,200日圓?以前明明不到千元就能吃飽。」她指出,雖然日圓貶值讓台灣人覺得換匯後似乎比較便宜,但實際上餐飲價格已經全面上漲。

物價上漲的多重因素

這一現象並不僅限於餐飲業。據日本總務省統計,2025年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11.5,意味著2020年花1,000日圓能買到的商品,如今需要花1,115日圓。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幅度達到3.6%。

2025年3月,兩人以上家庭的平均每月支出為33萬9,232日圓,比前一年多出超過2萬日圓。

專家分析指出,這波物價上漲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首先是國際原材料價格大漲,日銀統計顯示,2024年度石油、煤炭、天然氣的進口物價指數(外幣計價)為175.8,換算成日圓更高達247.6,等於四年內上漲了2.5倍。其次是日圓長期疲弱,進口成本因日圓貶值而水漲船高,推升國內物價。

消費者的應對與調整

面對高物價壓力,日本消費者正在調整消費行為。東京神田的上班族木村先生表示,午餐要控制在1,000日圓以內幾乎不可能,這使得過去的「拉麵千元防線」形同虛設。在廣島,人氣居酒屋「曼荼羅」的午餐定食仍堅持990日圓,但店長透露,這樣的價格幾乎是「賠本衝人氣」。

另一方面,書店業者也感受到壓力。文庫本定價突破1,100日圓後,讀者購買意願明顯下滑,更多人轉向二手書店或電子書。東京某出版社編輯直言:「以前千元一張鈔票就能隨手帶本小說,現在要三思。」

台灣旅客的影響與反應

對於台灣旅客而言,這意味著過去常見的「日幣便宜=大啖美食」的計算公式已不靈光。旅行社觀察到,雖然日圓匯率仍具吸引力,但餐飲住宿費用上漲,讓不少旅客選擇縮短停留天數,或將原本的五星飯店改為四星,餐食也更常轉向平價便利商店餐盒。

「日幣便宜時覺得血拼划算,但現在吃一頓普通拉麵要台幣350到400元,真的不比台灣便宜多少。」

未來展望與政策調整

日本銀行在2025年5月的展望報告中,下修2025至2026年的通膨預測,理由是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放緩全球貿易,食品漲勢減弱。然而,專家警告,勞動力短缺將繼續推升薪資,這將成為支撐物價的結構性因素。

國際金融機構預估,日本核心通膨可能維持在2%以上直到2026年。這並非惡性通膨,但意味著「高物價」將成為新常態。對台灣人而言,日本依然是旅遊熱點,但「便宜日本」的印象正在淡去,消費模式勢必轉向「精打細算型」。

從餐廳拉麵、廣島午餐定食,到文庫書、電費帳單,日本物價的漲勢已深刻改變民眾與旅客的生活。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場生活習慣的重整;對台灣人來說,即便匯率仍具吸引力,也得接受「在日本玩得不再那麼便宜」的現實。

推荐阅读  Kainos收購加拿大Davis Pierrynowski,擴展北美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