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9 月, 2025

青海兴华公司非法填埋危废引发生态危机

unnamed-file-943

近期,全国范围内的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严打严查。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调查发现,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简称“兴华公司”)被举报非法掩埋大量工业危险废物(简称“危废”)。上级部门责令其在中央环保督察前“未督先改”,但该企业却突击将已偷埋的危废挖出并易地填埋,涉及数量达上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

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境专家指出,兴华公司危废填埋点距离柴达木盆地北缘重要的生态屏障——大柴旦湖仅数公里。大量非法填埋的危废极易扩大地下水污染,并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湖体,可能引发大柴旦湖生态恶化。

非法填埋的背后

兴华公司依托大柴旦的盐湖卤水资源,主要生产氯化锂和硼酸。根据环保部门的信息,该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危废,包括废有机溶剂、实验室废液、废活性炭等。这些危废本应委托有资质的危废经营单位处置,但为了节省费用,兴华公司从建成投产至2023年,采取在厂区附近简单填埋的方式非法处理了大量危废。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该公司建设库房开挖基坑时,发现挖开的土壤含有大量散发浓烈臭味的黑色液体,随后液体变红、变黄,表层还浮现油膜。这些现象表明,废活性炭吸附的有机污染物与地下水融溶,形成高浓度渗滤液,直接对应废有机物污染物扩散过程。

中央环保督察前的“假整改”

在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到来之际,兴华公司采取了“假整改、真转移”的策略。2023年9月,郑淑蓓组织调动大量施工机械,对一号基坑内的危废突击进行挖掘转移。知情人士称,“挖了两米深,挖出来的都是黑色、红色、黄色液状物和未分解危废、土壤沙砾的混合体。”

这些挖掘出来的危废和受污染土壤,均被倾倒在离厂区5公里远的一条采卤渠内,然后再覆上厚厚的湖盐和土壤。此举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生态隐患与法律责任

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大柴旦湖作为重要生态节点,是阻止荒漠化蔓延的天然屏障。兴华公司新的填埋危废点距离大柴旦湖仅数公里,因未做无害化处理,势必增加地下水污染风险,给大柴旦湖埋下生态隐患。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桂表示,兴华公司非法填埋危废被举报后,在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前选择“挖出来再易地填埋”,该行为符合“两高三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中“从重处罚”的“对抗监管”情形。

“他们表面上通过第三方处理了几百吨危废,算是给环保部门做个样子。”

兴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赵朋龙因涉嫌行贿罪被判刑,并因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罪”被立案侦查。赵朋龙被查后,委托郑淑蓓负责管理其企业。当地人士透露,环保系统在涉及郑淑蓓控制企业的相关事项上,表现出宽松的一面。

针对兴华公司非法倾倒填埋危废问题,记者采访了大柴旦行委生态环境局,该局局长李永超表示,曾经发现大柴旦湖附近存在一些危废处理不规范的情况,但都比较轻微,已当场要求整改,并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处置行为。

兴华公司的行为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引发了社会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广泛关注。未来,如何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将成为环保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阅读  盧秀燕拒絕參選國民黨主席,黃國昌表示尊重